2019年11月09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卫高
谭华川
  □ 谭华川

  卫高,于我而言,亦师、亦兄、亦友。他是我兜兜转转的人生中难以忘记的人。

  卫高,人称“谭胡子”。1991年5月,在倒灌小学操场上,身材魁梧的“谭胡子”给我们一群穿着朴素的初三毕业生拍照。他喊我们看照相机镜头时,我却看着他满腮的胡子和全是口袋的衣服,觉得这个拍照的人真好玩、真稀奇。

  同年9月,在拔山中学操场上,一群高中男教师穿着背心打篮球。篮球场上溅起的尘土掩盖不了教师们的欢呼声,也遮掩不住围观同学们的鼓掌声。忽然间,我看见一个方正敦实的身影。“好!”——一阵欢呼声从染着金黄余晖的胡子间传过来。他一个假动作躲过防守,三步上篮,篮球入框,球进了,引来师生一阵喝彩。好飘逸的投篮动作,那一脸的胡子更飘逸。投进篮的他就是给我们拍照的那位师傅,他怎么也在这个学校?刚考进高中的我有些纳闷。

  高二上学期的一个晚上,同桌小凯将我领进画室时,他在画室里指导一帮同学练习素描。啊!我满眼的惊讶:他不是拍照的那个人吗?他不是打篮球的那个人吗?难道他是这个学校的美术老师?小凯对他说:“谭老师,华川也想来学画画。”他抬起头来看看我,笑容从胡子间绽放开来,温良的眼神从厚厚的镜片里面跑出来,柔和的声音从胡子的缝隙间蹦跶出来:“好啊!有时间就来练练。”啊!他也姓谭,我又是一阵惊讶:本家呀!接下来就是铺纸张、削铅笔,线条练习、素描打型等等。他手把手地把我带进了美术天地、绘画世界。我因此成为一名美术生,人生命运由此改变。

  “啊!你也是柳塘的。”越说越近,越谈越亲。我们是同辈兄弟,相邻农家大院,田地坡坎相依。我外公家、二姨家、幺姨家都在柳塘四队,我自小在外公家长大,在外公家念书,初三时随二姨父姓谭。我与卫高老师的人生缘分似乎天注定,人生渊源由此流长延伸。

  星期天回家,我对娘说:“我们的美术老师是卫高。”娘说:“是三队那个卫高吗?”“对呀!”我回答。“是他呀,他小时候常跟随他幺姑一起到大队部开会,一起参加大集体劳动。”娘笑着对我说。原来,娘是看着卫高长大的。如此说来,他是我的兄长,我对卫高老师有了更多亲近感,踏实地跟着他学美术。

  那些年,卫高的家在学校大操场边的一幢3层砖瓦楼里。底层是医务室,第二层住着其他科任老师,他家在第三层,是一个大通间,只有十五六平方米,隔成了两间,前间是厨房、餐厅、通道,后间是卧室、拍照工作室、备课室。站在窗前,能望见远远的山岭、深深的山谷和炊烟缭绕的农家。

  卫高的家小而简陋,却充满着幸福,不仅是我们一群美术弟子的幸福,也是拔山中学一届届学生的幸福。他的家里有艺术生们的欢声笑语,也有高中、初中学生们的青春倩影。

  卫高的家里有体贴温柔的妻子和乖巧可爱的女儿。他的妻子姓杨,是附近一所小学的老师,我们叫她杨老师。杨老师戴着厚厚的眼镜,长长的头发扎成马尾,笑容时常挂在瘦小的脸庞上。我们一群弟子一早一晚在她拥挤的家里进进出出,她总是笑脸相待,从不嫌弃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对于卫高老师一届一届的美术弟子,她都能叫上名字,并知晓每个人的性格脾气、成绩情况、绘画态度、努力程度等等。

  那些年,卫高的家是学校的摄影工作室,一群群学生、一届届毕业生都被他定格在5寸或7寸的彩色相纸里,为我们留下五彩斑斓的回忆。他的镜头,为我们保存了同窗情、师生情、校园情。他用光圈记载我们高、初中时代的青涩、淳朴,甚至是迷茫。一到取相片的时候,卫高的家就人气爆棚。女同学拿到相片的那一刻,羞羞地睁大双眼,不相信那是自己:我原来这么乖!男同学拿到相片时,趾高气扬地说道:“哇塞,我有这么神气吗?”同学们的笑声萦绕在整幢3层小楼里,久久不散。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卫高特别爱钻研拍照技术,为同学们拍摄各种特效人像照片,制作各种道具,冲洗出效果奇特的相片,深受同学们追崇,粉丝一大群。时过境迁,同学们晒出那些年的老照片时,在拔山中学的一幕幕悠然而现,一切又回到20多年前的校园时光。同学们看到相片就会想起卫高,想起“谭胡子”为我们留下的珍贵记忆和青春。

  每当我翻看卫高拍摄的相片、编辑的影集和出版的画册,就会看到他至臻至纯的心和素朴淡雅的眼眸。那些年,我们一届届美术生跟他学美术,他不收学费,还义务辅导,多次送我们一些绘画材料。他拍照也只收取最基本的冲洗成本费用。

  卫高的眼界很广阔,一到高三,他就推荐我们到重庆市区的川美、西师等学校集训,让我们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提高绘画造型能力,考取理想的美术院校。一届届学生走进他的画室成为美术生,一届届美术生离开画室走进大学,最后遍布全国各地,在各行各业奉献着。

  “卫高”,360百科上是这样说的:“卫”,形声字,从行,从韦,韦亦声。“韦”意为“层叠”,“行”指出行、道路。“高”,象形字,像楼台重叠之形。“卫高”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认准人生道路,一层层追求,一层层累积,成就高原,达到高峰。事实如此,他一边忙于美术教学,桃李遍天下;他一边追崇自己的摄影理想,出版专业影集;他一边探索绘画世界,编辑自己的美术画册。孜孜追求、全力探索,成为师德高尚的美术特级教师,成为技术高超的摄影大师。

  卫高,绝对是一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老师。大学毕业那年,在万县(今万州区)我偶遇拔山中学的老校长李长煜,他退休后在万县一个中专学校做行政管理工作,我们有长时间的交流。得知我是卫高的美术弟子,李校长对我说:“卫高这个小伙子是一个有才有前途的青年教师。他当年想调离拔山中学,是我尽力留住的。山区高中特别需要卫高这样的美术老师。”听了李校长的一番话,我一阵激动:“是啊,还好校长留住了卫高老师,不然,我读高中时就不会遇上这样的专业老师了,我的命运又是另外一种状况。”

  庆幸啊!人生就是那么不可言说。校长的极力挽留,为我们一群农村高中生留住一位做人恩师、一位专业导师。那年,我大学毕业后,远赴上海工作,卫高也从拔山中学调入县教育局(现县教委)做管理工作。从此以后,他有了更大的专业天地,有了更广的摄影空间,为全县的艺术教育作出了卓越贡献,带出了一批批、一代代优秀的艺术教育传承者。

  “对于伟大的摄影作品,重要的是情深,而不是景深!”卫高如是说。的确是这样,卫高作为家里的兄长,他善待家人,用情至深;作为学校的老师,他启发学生,厚待同事,用情至纯;作为摄影家,他呵护理解被拍摄者,用情至臻。卫高,用他那情深意浓的眼眸聚焦山区百姓的心事,定格山区百姓的生活,成为山区百姓的贴心人。因此,有了《百家姓 百姓家》系列专题摄影作品,引起人们的关注。

  卫高,是我人生的引领者,他为我树立人生奋斗的标杆,有了努力的方向。而他却说:“幸福比成功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幸福永远在心里,风景永远在路上。”有一年,我们兄弟俩促膝长谈,他对我说:“学美术,或许只是你人生历程中的一块跳板,别在意,它只是你学习的一个过程。”那年,我专业学习止步不前,他看出了我的困惑。而我有些不明白:“我学绘画,就得靠画画过日子。老大哥,怎么这样讲呢?”多年过后,我有所领悟:卫高兄长讲得极好,他悟透了人生,悟透了美术专业发展。他的那句话启迪人生,触及美术生的灵魂。只怪我一时没完全理解。

  是的,美在心里,更在路上。卫高是美的,他美了自己,更美了别人。

  卫高,于我而言,是我慈爱可亲的兄长,是我真诚质朴的朋友,是我博学睿智的恩师!

  (作者系上海市崇明区民本中学教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文艺副刊
卫高
校园升旗
小镇
天道酬勤
深秋
“八仙寺”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