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22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保女将秦良玉
陈云华
秦良玉雕塑
秦良玉勤王图
秦良玉盔甲
明太保忠贞侯秦夫人庙图。——摘自王槐龄《补辑石砫厅新志》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
秦良玉太朴刀
秦良玉太保祠牌楼(1957年)
  □ 陈云华

  秦良玉是明朝末年一位名垂青史的巾帼英雄,杰出的女将军。她一生戎马50余年,忠君报国,2次平叛,3次北上勤王,保境安民,战功赫赫。她是中国正史上唯一载入将相列传的女将军,并以功加太子太保,封忠贞侯(“忠贞侯”,据《马氏家乘》《秦氏家乘》记载;又名“忠州侯”,据《南明史》记载)、一品诰命夫人。

  最近看了一些关于秦良玉的文章,有的作者不尊重历史事实,张冠李戴,互相转抄,漏洞百出。譬如将秦良玉说成彝族、苗族人,出生地说成石柱县的鸣玉溪,丈夫马千乘被魏忠贤陷害致死,秦良玉出兵抗击倭寇,秦良玉与李自成作战等常识性错误。还有少数作者仅抓住秦良玉晚年抗击农民起义军罗汝才和张献忠一事就对其加以否定,没有站在历史的角度全面客观评价,显然有失公允。

  作为忠州人,作为一名地方文化工作者,笔者觉得很有必要将一个真实、鲜活的秦良玉呈现给世人,希望大家对秦良玉有客观全面的认知。这对于当今社会“弘扬忠义文化,践行忠义文化”也很有裨益。

  一、秦良玉其人

  秦良玉(1574—1648),字贞素,四川忠州(现重庆忠县)鸣玉溪秦家坝人。秦良玉先祖秦安司元末避徐寿辉乱,由楚入蜀,居绍庆路,传二世至秦国宝,徙居忠州,遂为忠州人。秦良玉出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正月初二,父亲秦葵,字载阳,明末岁贡生,隐居于忠州城西鸣玉溪畔,自号鸣玉逸老。秦良玉有兄邦屏、邦翰,姐良斯,弟民屏五兄妹。秦良玉父喜谈兵法,训诫其子说“天下将有事矣,尔曹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者,方称为吾子也”。秦良玉幼承庭训,读书知大义,与兄弟“同习骑射击之术”,尤精其父所授韬略。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秦良玉22岁,嫁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为妻。马千乘(1573—1613),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自幼勇猛,有谋略,为人正直。秦良玉激励其夫说“今四海多故,石柱界楚、黔之交,不可无备。且男儿当求树勋万里,奚用坐守为!”秦良玉与其夫一起整饬土政,训练了一支能征善战,军纪严明,威震四方的“白杆兵”。《明史·秦良玉传》记载说“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在明末国家内忧外患的紧急关头,秦良玉率领的“白杆兵”南征北战,保家卫国,战功卓著。

  二、平播之战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叛乱。石柱宣抚使马千乘奉命率三千士兵出征,秦良玉另领精兵五百偕往。万历二十八年(1600)正月初二,官兵置酒宴饮。秦良玉料贼夜袭,提醒马千乘加强戒备,乃下令军中“解甲者,斩”。半夜,贼果至。诸营惊溃,秦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一夜破其金筑等七寨。接着攻打桑木关,率领“白杆兵”攻破娄山关,盗贼在海龙囤被全部围剿。“是役也,良玉夫妇战功第一。”平播后,总督李化龙隐匿秦良玉夫妇战功而不上奏。对此,秦良玉显示了宽阔胸怀,淡然置之,“亦不自言”。

  万历四十一年(1613),马千乘因开矿之事得罪太监邱乘云,被邱乘云诬陷,死于云阳狱。按照“父死子袭,子幼妻袭”之制,朝庭遂令秦良玉袭职,代领石柱宣抚使。秦良玉并未因个人恩怨置大义而不顾,在后金入侵,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头,她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三、援辽之战

  秦良玉得掌兵柄之日,正值女真族崛起于东北,对明朝廷造成严重威胁。万历四十七年(1619),女真族军队在萨尔浒大败明军之后,驻辽东明军官兵,一闻警报,无不心惊胆战,不肯出战。朝廷急调石柱、酉阳等土司兵奔辽救援。万历四十八年(1620)十一月,秦良玉奉调派“遣兄邦屏、弟民屏以数千人往”。天启元年(1621)初,“军至浑河,已闻沈阳失”,“白杆兵”同仇敌忾,勇渡浑河,在桥北尚未集结,就遭到后金兵四面袭击,战斗十分惨烈,后敌人主力又赶到,“白杆兵”寡不敌众,兄邦屏、邦翰战死,弟民屏负重伤突围。时兵部尚书张鹤鸣上奏言:“浑河血战,首功数千,实石砫、酉阳二土司功。”

  四、镇守榆关(山海关)

  浑河血战之后,秦良玉一面遣人入京抚恤士卒,招集流亡;另一面又亲自带领第二批“白杆兵”三千人,奉命镇守榆关(山海关)。山海关是后金西图关内的要道,把镇守山海关的重任交给秦良玉,足见“白杆兵”在当时战场地位之重要。随后后金不得不绕道喜峰口进塞的事实,也说明秦良玉把守的山海关,为后金面前不可逾越的屏障。

  明熹宗闻报,御赐“忠义可嘉”匾,赐秦良玉为诰命夫人,进二品服,子祥麟授指挥使职,弟民屏进都司佥书,赠兄邦屏都督佥事,锡世荫并与陈策等合祠。

  五、讨奢之战

  天启元年(1621),永宁宣抚奢崇明,奉诏率兵二万援辽,军到重庆,久驻不发。巡抚徐可求前往催促,奢崇明党羽樊龙等即以增行粮为名起哄,趁机反叛,杀巡抚徐可求并文武官员二十余人,占据重庆,川中大震。奢崇明遣使携金帛贿赂秦良玉,“良玉怒斩其使”。率民屏及邦屏,子翼明、拱明,溯江西上,驻南坪关。秦良玉与子祥麟亲率兵六千,直抵成都,良玉兵与官兵内外夹攻,破奢崇明“吕公车”,解除成都围。旋挥兵重庆,又夺佛图关,攻破通远门,收复重庆。过后秦良玉又率师追巢,转战川东南,解救贵阳,直捣贵州大方。弟民屏战死大方,子佐明、祚明突出重围,皆重伤。

  在平定奢崇明之战中,秦良玉及其“白杆兵”立下了大功,良玉“晋封一品夫人”授都督佥事,充总兵官,子马祥麟升为“宣慰使”。弟民屏战死,“诏赠民屏都督同知”,立祠赐祭,子佐明、祚明授参将。翼明、拱明皆进官至副总兵。在平奢战中,显示了秦良玉卓越的军事才能,她统领的“白杆兵”再次威名远扬。

  六、入京勤王

  崇祯二年(1629)十二月,清军绕道喜峰口攻陷遵化,向北京逼进。又攻占永丰、栾州、迁安三城,京畿震动。崇祯皇帝急召兵勤王。秦良玉奉诏,即“裹粮草率师,昼夜兼行抵都”。其兵驻扎在宣武门外,屯兵宿卫之处,人称“四川营”(后改为四川会馆,内祀秦良玉神位。现“四川营”为北京市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各地先后到达的二十余万官军,驻扎在蓟门外一带,互相观望不前。独秦良玉率领的“白杆兵”,到后立即出战,收复了永平、遵化等四城,解除了清军对北京的威胁。为此,崇祯皇帝于平台召见秦良玉,赐彩币羊酒,御书诗四首赐之,以旌其功。其四首诗曰:

  (一)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二)蜀锦征袍手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三)胡虏饥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

  凯歌马上清吟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四)凭将箕帚扫虏胡,一派欢声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这是秦良玉莫大的荣耀,是朝廷对她万里请缨忠君护国的最高奖赏。以一位边疆女土司,受到皇帝“平台赐诗”的褒奖,可以说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人。无论官方还是民间,人们所景仰的,都是秦良玉这种急公好义,以天下为已任的爱国情怀。

  七、抗击农民起义

  秦良玉是“朝廷命吏”,她是维护朝廷利益的。所以,秦良玉曾经三次参加了抗击农民起义军。崇祯七年(1634)二月,陕西农民起义军南渡黄河,进入湖广,经鄂西,入川东境内。官军猝不及防,夔州(今重庆奉节)遂被农民军占领。秦良玉奉命出击,农民军西进不得,只有放弃夔州,退走湖广。崇祯十三年(1640)五月,“罗汝才等复陷夔州,闻良玉兵至反走。良玉率祥麟亲追至仙寺岭。”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全国农民大起义前夕,张献忠领起义军数十万人,自荆州直捣夔州。秦良玉率领“白杆兵”阻击,因寡不敌众,败回石柱。秦良玉退回石柱后,发布《固守石柱檄文》,誓与石柱共存亡。张献忠几乎攻陷全川,但一直未能攻占石柱。

  八、复明抗清

  崇祯十七年(1644),清军攻占北京,一场反清复明的斗争在全国掀起。崇祯皇帝死后,明朝宗室在南方先后建立三个与清王朝对峙的南明政权,即南京的弘光政权、福州的隆武政权和肇庆的永历政权。隆武二年(1646)八月,在福州的隆武帝为了争取四川的抗清力量,专门遣使到石柱,加封秦良玉“太子太保忠贞侯”,并赐“太子太保总镇关防印”,征调石柱“白杆兵”抗清。此时秦良玉已73岁高龄,毅然接受隆武政权的封号和印信,打起“复明抗清”旗帜。即将率兵出征,不料福州被清军攻占,隆武政权覆亡。秦良玉“复明抗清”遂不果。

  九、保境安民

  秦良玉晚年的“复明抗清”虽不遂,但她的“保境安民”却很有成效。顺治三年(1646)底,清军进入四川,人民惨遭屠戮、劫掠。当时的四川“赤地千里”,经济文化凋敝。据记载,是时“蜀江北岸,遍地干戈。”“忠、丰遗黎襁负来依者,计十数万家”,这时石柱是最为稳定和安宁的。秦良玉妥善安置了忠县、丰都前来依附的“十数万家”,在石柱屯田垦殖,不仅解决了百姓的生计,还储备了大量的粮食。

  明亡以后,秦良玉居石柱玉音楼,足不出户。两江总督陶澍把秦良玉与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相提并论,咏诗曰“闭关坐卧小楼中,大节直同文相国”。秦良玉于顺治五年(1648)二月,寿终玉音楼,享年75岁,葬城东十五里回龙山,谥号“忠贞”。

  评价秦良玉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她抗击农民起义的态度上。随着学术界思想的大解放,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也理当趋于公允。笔者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绝不能脱离其所处的历史环境,更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古人,要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客观评价。明朝在西南地区设立土司,类似于今天的民族自治政策。石柱是土家族聚居之地,洪武八年(1375)始设石柱宣抚司,天启元年(1621),升石柱宣抚司为宣慰司,并特授守土之职。秦良玉对于朝廷的征调有求必应,恪尽职守,这是她忠于自己职守的本分,也是她忠君爱国的表现。所以,抗击罗汝才、张献忠她每次都充当了急先锋,是不忘“封疆之责”,从这个角度上讲,是无可厚非的。相反,如果秦良玉不奉调出征,不履行职责,那就应该是政令不通,在明廷看来也就成了与土司叛乱、农民起义同流合污之罪了。所以,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指出:“秦良玉这位有职守的女性,她在当时的女性中应该算得上比较杰出,就在当时的男性中也应该算得上比较杰出吧?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见的。”

  秦良玉一生戎马倥偬,战功显赫。秦氏一门忠烈,出了八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就其整个秦氏家族而言,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深怀为国为民的情感,其历史功勋永远名垂青史,不可磨灭,永远值得后人铭记和崇敬。

  作为忠州儿女,我们要学习秦良玉忠于国家、忠于职守,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在新的伟大时代,秦良玉精神将赋予新的历史内涵,对于“弘扬忠义文化,传承忠义精神,践行忠义行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作者系忠州博物馆馆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版
太保女将秦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