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进入第二天。我原本以为经过前一天入户排查,今天的工作会相对轻松一些。没想到,接下来的工作越来越繁重。
我所包干负责的长河社区二组,有七名从武汉返忠或途经武汉返忠人员。按照规定,这七人需要居家隔离,每小时测量一次体温。
每小时为七名分散居住在社区的隔离人员测量一次体温,还勉强应付得来。但要让他们不外出,就有点分身乏术了。他们中的大多数尚能主动配合,可个别人并不觉得自己是可能已被感染人群,总想抓住这一年回家一次的机会,到亲朋家聚一聚,与乡邻们聊一聊。
庆幸的是,不少老党员、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积极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他们中的一些人与隔离人员毗邻而居,不但可以24小时掌握隔离人员的行踪,还能在第一时间劝阻意图外出的人。
中午的时候,长河社区建立了包括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隔离人员在内的微信群。隔离人员可以自测体温,每小时在微信群报告,这极大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分时段轮流在微信群里介绍疫情防控知识,陪隔离人员聊天,舒缓他们紧张、烦躁的情绪。
隔离人员的管控在逐步进入正轨,少数群众不配合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个别群众总觉得武汉离忠县很远,社区工作人员太过小题大做,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还有极少数群众前一分钟信誓旦旦地承诺不会聚会串门,社区工作人员刚走不远,他们就到隔离人员家中聊天。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们知道,如果不解决群众的认识问题,我们构筑起来的生命健康安全防护墙必将千疮百孔。在不能集中宣传的特殊时期,我们只能一户一户走访,一遍一遍讲解疫情防控知识。走累了,我们不敢接过群众递来的板凳坐一坐;口渴了,我们不敢接过群众递来的水喝一口。不是我们害怕被群众感染,而是我们深知,一直在与人群接触的我们才是最有可能的已被感染人群。不与群众握手、不进群众家门、不吃群众饭菜,成了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自己给自己制定的“三大”纪律。
疫情防控期间,每一名疫情防控工作者每天都在挑战身体和心理极限。幸运的是,我们都坚持了下来。用汗水和生命与疫情博奕,让我们明白:所谓极限,不过是岁月静好时自己给自己划定的一个舒适区和安全区,不过是和平年代才有的从容和特权。生死存亡之时,唯有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才能获得最终胜利。
我相信,每滴汗水都是走向胜利的必经之路!
(作者单位:白公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