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忠县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全县党外人士始终与党同心同向同行,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涌现出一批积极进取、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先进典型。即日起,本报推出“忠县统一战线·服务大局奋斗有我”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今天感觉怎么样,如果把呼吸器取下自己能试着呼吸吗?”7月16日,九三学社社员、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黄波把听诊器靠近病人的胸口,一边仔细地听着心跳,一边与病人交谈。
从早上8点进入县人民医院后,黄波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身上挂着一个听诊器,熟练地看病历本,向病人了解病情,然后检查病人目前的生理体征,作出下一步的诊断。
急诊科随时会有突发情况需要处理。面对不断新转入的急诊病人,其他医生无法判断的难题,黄波需要快速接手、快速诊断、快速决断:是留在急诊室里继续观察,还是分流到其他科室或医联体医院……快,是一个急诊科大夫的必备素质。为方便随时跑动,黄波总穿着一双运动鞋。
目前,急诊科所有医生基本可以熟练掌握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呼吸机医用等急救技能,能对各种危急重症情况作出妥善处置,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这一切都离不开黄波的努力。
2015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成立,人员不足、急诊知识欠缺、流程不通畅等实际问题凸显,从神经内科调任过来的黄波扛起了大旗。为尽快完成急诊患者的诊疗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同时起到传帮带的作用,黄波带头值守科室,从急诊思路、急救理论到急救技能,悉心教导年轻医生。除医疗知识的培训,黄波还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制度、流程,明确各岗位职责,并持续改进,保证了科室正常有序运行,方便危重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
对黄波来说,在疫情中体现医生的职责,就是要尽最大能力,用医学专业知识助力缓解、消除疫情带来的不良影响。
1月下旬,疫情形势渐趋紧张,医护人员接到的相关病例陡增。“我们当时意识到,这些已不是个案,疫情冲击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黄波说。作为县级专家组成员,黄波24小时待命,对急诊科每一例可疑患者进行检查,以及对全县所有可疑患者完成会诊讨论。因科室人员紧缺,黄波还承担了部分疑似及确诊患者的转运工作,面对大家避之不及的发热门诊、可疑病例,他不畏逆行。在疫情高峰期间,黄波全天睡眠短时仅有2小时,最长不超过6小时。
“患者治愈出院,是对我最大的褒奖。”黄波说。今年4月,因发热门诊工作压力巨大,在急诊科防控压力减轻后,黄波自告奋勇承担发热门诊诊疗及短期负责任务。在发热门诊期间,黄波总共接诊发热患者105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