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兆中
2020年,南宋莲瓣纹瓦当在忠县皇华城遗址出土。该瓦当缘部高高凸起,中心部与缘部之间有一圈弦纹。其中心部位的纹饰为莲花盛开于水瓶之中,该纹饰源自于印度初期佛教美术,有丰饶多产的含义。
瓦当起源于西周时期,位于屋面檐头筒瓦的末端,从实用角度来说,是为了保护木质建筑屋顶的椽头不被雨水侵蚀。除了春秋战国至汉代以前流行的是半瓦当外,中国古代的瓦当大都采用圆形,在这方寸之间浅浮雕有纹饰,通常反映一个时代流行的文化或意识形态,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
春秋战国时期,秦、齐、燕三国出现不同形状的半圆瓦当及圆形瓦当。秦统一中国后,半圆瓦当逐渐消失,圆瓦当流行起来。汉代瓦当纹饰主要采用云气纹和表示方位的四兽纹。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由于佛教盛行,装饰莲花纹和兽面纹的圆瓦当极为兴盛。宋代以后,佛教依然兴盛,宋代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流行的瓦当纹饰依然是以兽面纹、莲花纹或其他的花卉纹为主。明清时期的瓦当,除兽面纹以外,还出现了蟠龙纹和凤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