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4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在实处 造福居民
——忠县扎实推进城市老旧小区提升工程
毛世洲

  本报记者 毛世洲

  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干净整洁,居民或在林荫道上散步,或坐休闲椅上聊天,无比惬意;忠州老街霓虹灯闪烁,三三两两的游客在逛街,体验夜游老街的乐趣……

  近年来,忠县通过实施老旧小区提升工程,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城市文脉得到保护传承,忠州老街焕发新活力,改造成果不断巩固拓展,全面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全面改造,老旧小区更宜居更安全

  7月25日,县城乐天路二巷,两侧房屋外墙上的瓷砖被全部敲掉,工人在粉刷涂料。“以前,进楼都得双手捧着头一路小跑,生怕瓷砖砸在头上。现在安全多了!”居民秦大松高兴地说。

  乐天路二巷所在地属于乐天花园小区。该小区是今年我县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的265个小区之一。这265个老旧小区归属39个项目,涉及32610户,房屋1237栋,建筑面积242万平方米。

  忠县是一座因三峡工程修建而形成的半淹县城:县城约一半面积被淹入江中,包括忠州老街在内的另一半城市原状原样保留了下来。这些区域的房屋普遍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少数建筑的修建时间可追溯至明清时(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期。受当时经济社会条件限制,这些区域城市规划落后、基础设施残缺、环境“脏乱差”,已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

  在移民迁建期间,红星、州屏、白桥等城市拓展区出现了更多新建房屋。虽然楼层变高了,也有了较为系统的规划,但在时隔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些区域的居住条件也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以外墙为例,这些房屋建设时流行贴瓷砖,当时看起来漂亮,但经受近20年日晒夜露、风吹雨打后,外墙瓷砖不时脱落,成为悬在居民头上的“利剑”。

  除了外墙瓷砖脱落之外,楼院消防设施缺失、污水管网不畅、内部道路破损、楼道墙壁破旧等导致环境“脏乱差”、火灾隐患大等问题,更是让居民叫苦不迭、忧心忡忡。老城区一些有条件的居民只得迁至其他新小区。不具备搬迁条件的居民,则苦苦期盼居住环境能早日改善。

  外墙排危,仅仅是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内容之一,路网改造、消防整治、排危治违、环境升级、功能提升等也是重要内容。自2019年启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来,我县累计投入资金2.4亿元,实施大府邸老旧小区、狮子坝老旧小区等改造项目18个,改造面积99.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万余户。其中,忠州老街共改造402幢房屋,总建筑面积达到67.5万平方米,涉及7100余户居民。

  党建统领,受益群众齐参与共改造

  “这道围墙修好了,我们感觉住起踏实多了。”前不久,家住县城狮子坝老旧小区居民刘乾坤,对前来回访的县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感激地说。

  狮子坝老旧小区改造一期实施过程中,刘乾坤等居民反映竹沟农贸市场处的围墙出现开裂,因过往行人较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希望有关部门整治。县住房城乡建委接到居民反映后,迅速会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现场踏勘,发现问题属实,决定予以整治。半个月后,一堵新修钢筋混凝土围墙建起来了,同时还新增一座微型人行天桥,小区居民过往既安全又方便。

  居民是老旧小区的主人,也是改造工程的最终受益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忠县采取党建引领、民主决策的方式,按照“共谋、共建、共管”模式,邀请居民全过程参与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等环节,确保真正改到实处、造福居民。

  改造前,老旧小区所在社区党组织先通过院坝会等方式收集居民代表意见,再由设计单位上门入户开展问卷调查和征求意见。社区汇总各方面意见后,交由设计单位形成初步改造方案,再在小区公示。对于少数持不同意见者,社区干部上门进行沟通协调。随后,住建部门牵头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水电气等单位集中评审方案,并公示最优方案,最大限度吸纳和统一各方意见。

  改造中,社区组织召开业主大会选出业主委员会,由业主代表和党员代表全程参与,监督施工单位是否按照既定方案、方式进行改造,各施工环节是否序时推进。如发现改造内容不合实际或大多数群众强烈要求变更改造内容,代表们及时向相关部门单位提出,及时予以更改、取消或增加,增强改造的科学性、实用性。

  改造结束后,我县引入市场主体对老旧小区进行规范化运营管理,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小区自治,通过“三方共治”方式,让社区环境更美好,老旧小区居民更幸福。

  修旧如旧,城市文脉得到保护传承

  7月22日是周末。家住县城红星小区的居民杨小兰,带着两个上初中的孩子来到忠州汉阙广场,了解汉阙文化。

  进入暑假以来,忠州老街迎来旅游小高峰,大批大、中、小学生趁着假期来这里体验忠文化。除了汉阙广场,东城门、大府邸、苏家梯子等各类文物遗迹和传统古建筑也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打卡,追寻乡愁记忆。

  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根基。拥有2300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忠州老城,留存下临江崖摹岩造像等文物古遗迹和大府邸等明清古建筑共20余处。历经岁月洗礼后,这些承载着城市文脉的文物遗迹和古建筑,散落于老街各个角落,有的岌岌可危,有的杂草丛生。

  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我县以修旧如旧理念,全面挖掘、整理老街文化遗存,还原历史文化空间,再现三峡原生态生活场景。将老东门等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修复,对不同类别建筑物进行修缮保护、整体改造、局部改造或风貌改造,最大限度保留历史遗留建筑及穿斗式建筑,并建成展现忠文化、汉阙文化的忠文化展览馆、忠州汉阙广场等。

  濒临灭失的文物遗迹得到保护,破败不堪的明清老建筑获得重生,久违的乡愁回来了。如今的忠州老街,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回忆过往,寻找儿时记忆。

  创新机制,改造成果不断巩固拓展

  7月25日,忠县县城临江路,刚完成复建的忠县陈家大院,屋檐下灯笼高挂,一家餐饮企业已经试营业,院内外人声鼎沸。

  早先的陈家大院,为一栋建于清末民初的宅院,因房主姓陈而得名,又因房屋四周临街,门匾上有“春华秋实”四字而被称为“春华秋实”,从这里走出去多名对忠县经济、教育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经过上百年风吹雨打,这栋在忠县颇有知名度的历史文化建筑已变成危房。2022年,结合“三峡留城·忠州老街”的打造,我县着手复建陈家大院。在即将完成复建时,早前已入驻忠县的北仓文创公司提前开展运营招商。不久,一家渔庄整体租赁陈家大院,并很快投入试运营。

  老旧小区改造后,如何杜绝“改而不管、一改了之”现象,确保改造成果可持续?忠县把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作为检验改造成果的标准,并进行大胆探索创新——通过招引文创企业参与运营、引导小区物业管理和居民自治管理等方式,让老旧小区释放更大改造实效。

  在改造忠州老街道时,我县引进北仓文创公司,对老街进行整体运营,推进川剧团、非遗文化馆、民宿、餐馆等项目打造。除了陈家大院,临江路畔的欧式风情街,弓箭街、十字街、东坡路沿线的传统风格商业门店先后完成招租并开张迎客。通过活化修复旧时集市风貌,并引入手工DIY、咖啡吧、民宿、书屋等新兴业态,将传统店铺改造升级为三峡记忆的载体和文化地标,老街的市井烟火气息更浓厚。

  针对其他完成改造的老旧小区,我县将其纳入市政常态化管理,新增市政绿化、休闲座椅、垃圾桶等设施,强化物业管理,或由业委会选定保洁员常态化清扫保洁。同时,各相关社区组织小区居民参与自治管理,如对于改造后有新增停车场的小区,在居民代表开会议定收费标准后,设置智能安防系统收取停车费用,用于反哺小区基础设施维护等。

  通过招引企业参与老旧小区运营管理、纳入市政常态化管理和小区居民自治,我县老旧小区改造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改造成效更可持续,实现了既改“面子”也改“里子”的目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徐海波赴永丰拔山白石三汇石黄调研时强调~~~
~~~
~~~——忠县扎实推进城市老旧小区提升工程
徐海波赴官坝兴峰金声野鹤汝溪调研时强调~~~
~~~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全力促发展惠民生若干措施》
皇华岛国家湿地公园~~~
全国确定25个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市、区)~~~
第四批重庆市传统村落名单公布~~~
~~~雷亚平出席相关会议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专题
   第04版:社会民生
8月份我国南北多地洪涝灾害风险较高
渝上线“员工录用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
以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编者按:
改在实处 造福居民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稳就业扩岗位 重庆再推十九条措施
色彩斑斓 景色如画
忠县成为重庆市唯一入选的区县
白公街道护国村秦家坝上榜
不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