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舟
新闻背景:近日,广州一小区有人因为家人深夜突发心梗,联系急救车之后,医生建议就近寻找AED(体外自动除颤仪)进行急救。可是当事人附近没有配备AED设备,最终其亲友找到一台装有AED设备的汽车;随后当事人联系车主留下的号码但无人接听,后依据车上贴有的“紧急情况,可破窗使用”的说明砸窗取走了设备。结果当事人脱离了危险;砸车人表示感谢的同时愿意承担车辆维修费用。车主叶先生则表示,虽然自己受到了一定损失,但因为“帮到人了”很开心,他不会追究对方任何责任。
这是一件很正能量的事情,不过存在值得分析的问题,那就是AED的普及应用不能只依靠热心车主。AED的普及应用,是一项关乎公共安全的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依赖于热心车主的自发行为,而是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构建起完善的急救体系。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AED的投放力度,确保公共场所如车站、机场、学校、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都能配备足够的AED设备。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AED使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
社会组织也应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募捐、志愿服务等方式,推动AED的普及和应用。此外,企业可以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捐赠AED设备或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为急救事业贡献力量。
公众作为社会的主体,更应提高自身的急救意识和技能,学会使用AED,成为急救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AED的普及应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构建起完善的急救体系,才能有效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让AED真正成为救命“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