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华平
3月22日临近中午,忠县马灌镇桂阳村四组村民叶贞林从镇上赶完集,途经石桥河桥匆匆往家赶。
“以前这里的桥又矮又窄还没栏杆,一到下雨天,河水就漫过桥面,过桥非常危险。现在新桥桥身提高了两米多,还安装了栏杆,下雨天河水也漫不上来了,人和车都可以安全通行。”叶贞林说,从家里到镇上,过石桥河桥路程最近,否则要绕很长一段路。
“全县有漫水路桥54座,75%建成于上世纪,受当时建设条件限制,荷载等级和防洪标准普遍较低,难以应对多发频发的暴雨洪涝极端灾害性天气。”县应急管理局执法支队政委程孟林说。
漫水路桥成为汛期交通安全的重大隐患。近年来,忠县积极探索漫水路桥安全隐患分类改造方案,坚持人防、技防并重,着力从设施老旧、管理真空、群众安全意识薄弱上破题。
县应急管理局联动县交通运输委、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等部门,对全县54座漫水路桥进行全面“会诊”,并建立完善桥体结构、历史漫水记录、脆弱点扫描、物资储备点、疏散路线图等档案,通过基础档案、风险档案、应急档案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
同时,在全县推行漫水路桥“镇村网格”管理机制,每座漫水路桥都明确乡镇(街道)领导、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各1名,实行三级联动包保,落实值班、预警、巡查等“八个必须到位”制度。网格员常态化巡查漫水路桥安全隐患,水位超警会自动触发分级响应。各村(社区)持续开展宣传教育,通过院坝会、广播、入户等形式加强群众宣传教育,并重点针对留守老人、儿童采取“一对一”宣传,全面提高安全意识。
此外,各乡镇(街道)筹集资金对漫水路桥安装警示牌、责任公示牌、生命护栏、物理隔离杆,全面压实安全管理责任。县级筹集资金500万元,修建改造6座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漫水路桥,对其余48座漫水路桥进行加固,并加装多场景“AI智能”监控系统。同时还将高风险点位监控接入三级治理中心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手机移动端,实现实时观看、全程掌控、及时调度。
“通过探索实践漫水路桥安全隐患‘系统韧性’治理模式,我们从被动应急转向主动防控,不但有效提升了路桥通行效率,而且让群众安全出行更有保障。”县应急管理局局长陈家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