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4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民行动,共筑“无核”防线
  肺结核患者在县人民医院结核门诊接受规范诊疗。 记者 袁明琼 摄

  㽏井中学开展结核病防控宣传。 资料图片

  马灌中心卫生院医生入村讲解结核病防控知识。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袁明琼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设置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公众支持在全球范围内的结核病控制工作。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疾病控制中心、防痨协会充分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机会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结核病宣传教育活动,使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杀手——结核病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

  结核病可防可治不可怕。我县一直致力于结核病的防治工作,结核病发病率从2019年的62.27/10万降至2024年的41.4/10万,年均递降率为13.6%,持续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不 可 怕

  正视结核病,它已不是“不治之症”

  3月21日上午,县人民医院结核门诊处,40岁的张波(化名)正在候诊区等待复查结果。作为基层卫生院医生的张波,曾为多名结核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但在去年夏天的一次咳嗽时,他发现自己痰中带血,职业本能让他当即做了X光胸片检查。当看到X光胸片中右肺上叶尖后段片絮状阴影时,常给村民宣讲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张波想到,自己可能患上了肺结核。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将痰液标本送至县人民医院结核门诊进行痰涂片检查,并进行胸部CT复查。

  痰检和胸部CT结果出来后,张波确诊为肺结核。虽难以接受,但他十分清楚,只要早发现、早干预,如今的医疗水平完全可以治愈结核病。

  为避免传染给前来看病的患者,张波立即申请了工作调整,并前往县人民医院结核门诊建档,进行抗结核治疗和定期随访复查。

  经过大半年治疗,张波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复查结果显示,他的病灶已明显吸收,传染性基本消失。

  “刚确诊时,我感觉天都塌了,生怕传染给家人。”忠州街道中博社区居民王秀兰(化名)回忆起两年前患结核病的经历时说,好在现在医学发达,结核病也是可以治好的。

  王秀兰确诊后,县人民医院结核科医生彭小琼为她制定了个性化抗结核治疗方案,并耐心安抚她说:“只要坚持规律且足疗程服药,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

  有了医生开的“定心丸”,王秀兰积极配合治疗。经过9个月的规范治疗,她已完全康复。“现在我每年定期复查,身体完全没问题。”王秀兰笑呵呵地说。

  “结核病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尽早规范治疗。如出现持续2周以上咳嗽、低热或咯血、盗汗、体重下降等可疑结核病症状,要及时就医。”彭小琼说,有的人可能平时无任何症状,体检时做胸部影像才会被发现,但也要及时前往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彭小琼介绍,结核病治疗全程一般为6至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一般为18至24个月。一旦确诊,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都可以治愈。

  据了解,2019年至2024年,忠县结核病发病率年均递降率为13.6%,持续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我县每年仍有近300例结核病新发感染者。

  目前,忠县已建成以县人民医院为结核病定点诊疗中心,辐射全县29个乡镇(街道)的结核病门诊服务体系。在防控措施上,我县建立了完善的患者发现与管理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日常健康体检、社区筛查等方式,及时发现潜在结核病患者。一旦发现疑似患者,便转诊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确诊。确诊患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规范化管理,包括定期随访、督导服药等。

  乌杨街道卫生院医生明春花介绍:“我们卫生院医生会定期上门走访结核病患者,了解他们的服药情况和身体状况,确保患者能够按时、按量服药,提高治愈率。”​

  “目前国家对肺结核实施免费检查和提供免费抗结核药品,自2009年起还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纳入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县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科科长陈爱华介绍。

  结核病是由结核菌入侵人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以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肺部最为多见。在古代,常有“十痨九死”的说法。如今,结核病不再是“不治之症”,但仍需全社会一起防控。公众也应消除对结核病的偏见,关爱患者,积极防控。只有全面行动、全力投入、全民参与,每个人都成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才能真正筑牢防治结核病的防线。

  能 防 治

  结核病防治小知识

  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是一种长期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传染病,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肺结核如果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医学的发展,如今结核病可防可治,不必害怕。

  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等行为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被感染。与肺结核患者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检查。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患者、尘肺病患者,以及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肺结核患者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患者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医院看病。肺结核还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县、地市、省等区域均设有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肺结核患者咳嗽、咳痰、打喷嚏时,应当避让他人、遮掩口鼻。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居家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应当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经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都可治愈。患者在治疗的前1至3个月内最好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每日开窗通风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尽量避免使用中央空调。患者在治疗的前1个月内,最好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患者最好使用单独餐具,使用后的餐具煮沸10分钟消毒,衣物被褥阳光暴晒6小时以上,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用75%酒精每日擦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文艺副刊
全民行动,共筑“无核”防线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