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每一位入住者活得更有尊严
——博爱佳园护理团队倾情服务老人的故事
  刘洪琼和老人们一起唱歌。

  养老护理员给入住老人喂饭。

  本报记者 毛世洲

  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忠县博爱佳园养老公寓(简称“博爱佳园”)副院长刘洪琼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赴北京接受表彰,成为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养老护理工作者。

  十年前,刘洪琼入职博爱佳园,成为首批养老护理员。她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通过不断突破自我和努力拼搏,从一名普通养老护理员成长为团队负责人,并获得“全国劳模”这一殊荣。在博爱佳园,像刘洪琼一样的“养老人”,还有95人。近日,记者深入博爱佳园,实地了解到这支护理团队用心用情服务入住老人的故事。

  把自己当老人,面对面实操

  博爱佳园是忠县本土企业重庆聚融集团旗下养老服务机构。2015年,在建筑行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主营商砼研发、生产、销售的聚融集团便以超前眼光涉足养老服务产业,建成这家在渝东北片区首屈一指的养老机构。

  刘洪琼出生于忠县官坝镇农村,17岁到深圳务工,先后当过工厂品管、拉长及酒店前台接待、客服经理、大堂经理等。为照顾家庭,2015年,她从沿海回到家乡忠县。恰逢博爱佳园投入试运行,当年6月,刘洪琼入职,成为一名养老护理员。

  当时,博爱佳园的护理团队成员都来自不同行业,没有一个人有护理老人的经验。公司便安排刘洪琼等人到重庆主城区一些大型养老机构参观学习,请教经验丰富的养老护理员,回来后再上网自学。正式上岗前,几名护理员将自己当成老人,互相面对面进行实操,用亲身体验来提高护理质量。

  试营业期间,博爱佳园征集了一批试入住老人前来体验消费。在对这批老人的护理过程中,大家渐渐对这份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看到老人们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我突然觉得自己找到了方向,找到了被需要的感觉。”刘洪琼回忆。

  护理员们凭着自己日常积累、学习摸索以及接待试入住老人的实践感受,整理出了一套护理基础知识、简单的护理操作流程和客户接待流程,并且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和模拟训练。

  为期3个月的试入住活动很快结束。就在大家以为护理老人的工作“不过如此”之时,86岁高龄刘大爷的入住,让大家感受到了老年人护理工作的复杂性、特殊性。

  刘大爷是被120救护车护送来的。他患有严重痛风,还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医生下了病危通知,并劝子女放弃治疗,把老人接回家好好休养,但子女抱着最后的安慰心理将其送到博爱佳园。

  当大家见到刘大爷时,心里无不忐忑:老人很瘦,插着尿管,因痛风导致手脚一碰就痛,且呼吸急促,床边还放着氧气袋。

  “每一眼与老人的对视,都让我于心不忍。但我们的团队之前仅照料过一些能够自理的健康老人,从没护理过重病老人,这是我最担心的。可养老的发展需要机会,团队的成长也需要机会。”刘洪琼回忆。思虑再三,护理团队还是接纳了刘大爷,并将其抬到房间床位上安顿下来。

  突破多重障碍,用心用情服务

  刘大爷因饱受病痛折磨,极度不配合工作,让护理团队束手无策。特别是他长期卧床,导致大便干结,无法自行排出,必须人工排便。

  刘洪琼带着护理人员凭着之前参观所学,结合日常经验积累,决定进行人工清掏。她先按摩其腹部和肛周,然后用肥皂水滋润肛周,接着将手指伸进肛门开始操作。刚开始,一切正常,可当抠出干结大便后,刘大爷自己又排出很多,弄得到处都是。这一突发情况让大家都不知所措,只得赶紧呼叫院里仅有的4名男士前来帮忙。4名男士把刘大爷轻轻抱起来,刘洪琼和几名护理员赶紧进行清理。

  刘洪琼说,尽管自己当时胃里已经翻江倒海,但务必要坚持住。因为她知道,这就是大家今后必须面对的工作,只有先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团队才会突破所有障碍。

  在团队精心呵护和鼓励下,刘大爷饮食量逐渐增加,精神渐渐转好。几个月后,他还能坐轮椅与牌友们一起玩纸牌。直到两年后,老人才安详离世。

  日常工作中,辅助吸痰、清理呕吐物等更是团队成员每日“必修课”。因为有过手抠大便等经历,这些在外人看来“令人作呕”的活儿,他们干起来却得心应手。

  同样需要克服的心理障碍,还有“男女有别”问题。

  2016年2月,因车祸失去双手的王先生来博爱佳园体验入住1周。王先生才50多岁,入住时家属要求护理人员为其送饭、洗澡。但在洗澡问题上,护理员觉得很尴尬——王先生还相对年轻,甚至还有生理反应,护理员都是女性,大家都无法接受给异性洗澡。于是,有人提议让保安来洗。

  “请保安大哥帮忙,一次两次可以,但始终不是长久之计。作为养老人,我们迟早会面临这个问题。”刘洪琼决定自己“破冰”。

  刘洪琼带着一名护理员来到王先生的房间,按规范的洗浴操作流程,踮着脚尖给王先生从头洗到脚,再大方地为他穿上清爽的衣服。洗完后王先生虽然一句话也没说,却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刘洪琼事后坦言,由于是第一次给家人以外的异性洗澡,当时自己内心十分紧张。但在她的以身作则下,几天后,当班护理员主动给王先生洗了澡。大家的耐心、爱心和勇于接受挑战的服务态度,赢得王先生认可,其家属一次性交了1年的费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所有团队成员眼里,护理过程中没有让人作呕的活儿,服务对象也没有男女之别。“我们没有领导与员工之分,即使是院长、副院长,如果查房时发现老人将大便排在了床上,也会立即挽起衣袖清理,绝不会安排他人来完成。”行政部部长蒋翠兰介绍。

  金杯银杯不如客户的口碑。正是护理团队一次又一次突破心理障碍,博爱佳园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入住老人也越来越多:有在美国生活多年怀揣落叶归根执念而回来的周婆婆,有从上海来的李婆婆,还有从安徽退休回来养老的陈爷爷……入住老人从最初的3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400多人。

  与此同时,博爱佳园护理团队还定期向分散居住在全县各乡镇(街道)的80多名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代子女尽孝,替父母分忧

  协助老年人取半卧位躺好,床头摇高(30°至45°),面部侧向护理员→将毛巾铺在老年人领下及胸前部位→协助老年人用吸管吸取或直接口含适量漱口水,提醒闭紧双唇,鼓动颊部3至4次后吐出,护理员用另一水杯接取,反复不应少于3次→取下毛巾擦干老年人口角水痕……这是博爱佳园护理部《操作手册》中关于漱口的操作流程。

  “当每个动作都有章可循,爱心才不会因随意而打折。”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和对养老行业的不断了解,刘洪琼和团队总结出这一句话。在大家看来,养老服务必须要标准化——用标准提升服务,用标准将工作做到极致。

  十年来,博爱佳园护理团队摸索出了50余项标准化护理流程,并将其装订成册,新员工入职后每人一本,真正实现“将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就不平凡”。得益于标准化建设,2021年7月,博爱佳园被市民政局评定为“四星级养老机构”。

  在做好护理工作之余,护理团队开辟了5000多平方米的“开心农场”,让有兴趣且身体条件允许的入住老人通过体验农事,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针对养老护理实践中出现的痛点问题,护理团队还发明了穿戴式接尿器、T型绑带式接尿器、带有防前滑功能的老年椅及老年椅安全保护辅助装置等,并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护理过程中,护理员时常会被老人打伤、抓伤、吐口水甚至扔大便等;养老院也是许多老人余生最后的归宿,因此,护理员会经常面对老人突然离世;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对养老护理员仍有很大偏见,认为工作下贱、卑微、待遇低。上述原因,导致养老护理人员难招、难留。

  在此背景下,聚融集团建立起博爱佳园养老文化,提出“代子女尽孝,替父母分忧”的服务理念,秉承“崇孝尚德,博爱诚信”的经营理念,为老人提供全天24小时无微不至的标准化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养老护理员这一职业和医护人员没什么区别。我们是在代子女尽孝,替父母分忧,做的是善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刘洪琼经常这样给团队成员说。

  在企业文化熏陶下,现如今,博爱佳园的护理团队基本保持稳定,大家不卑不亢、自信满满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组织能自理的老人唱歌、跳操,给无法自理的老人喂饭、翻身,安抚情绪波动的老人,像哄小孩一样对待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给特殊老人制定专门的照护方案,为即将离世老人提供人性化临终关怀……大家用心用情关爱入住老人,真正将他们当成了自己父母。

  “前几年,我都不敢向亲朋好友说在哪里上班,生怕被人瞧不起。但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自己在博爱佳园上班!”蒋翠兰的话,道出了博爱佳园90多名养老护理员的心声。

  当今社会,年轻人因忙于生计,常常无暇顾及陪伴老人。为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护理团队除了积极为老人营造家的氛围外,还改编网红句子“回家吃妈妈做的饭”为“这周末去看爸妈吧”,以此来唤醒子女的陪伴意识。在与家属交流时,护理员也会侧面提醒子女多来陪陪老人。

  如今每个周末,博爱佳园各养老院区处处欢声笑语,老人们的子女都来看望他们,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公益广告
   第04版:社会民生
让每一位入住者活得更有尊严
口腔健康科普进校园
“双师课堂”引领教育创新
忠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乌杨大队办公楼整修工程竞争性比选公告
45名儿童提前过节
遗失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