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3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无偿献血,这些知识要知晓
  市民在献血车里义务献血。

  本报记者  袁明琼

  关注6·14世界献血者日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为鼓励更多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将2004年6月14日定为第一个世界献血者日。

  2024年,忠县通过宣传活动、义诊服务、健康讲座、急救技能演练、现场咨询等形式,积极向广大市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无偿献血的意义,普及无偿献血知识,解答群众关心的无偿献血偿还政策、采血安全卫生、血液检验等问题。

  去年,全县共有6600余人参与无偿献血,共计献血225.465万毫升。

  一.献血误区

  误区1:献血会导致贫血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误区。” 忠县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医生王雪莲拿起桌上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解释,献血前的健康检查非常严格,其中血红蛋白检测是硬性门槛。男性要求不低于120g/L、女性不低于115g/L。若低于这个标准,则无法献血。这首先就从源头上杜绝了献血者本身贫血的可能。她进一步解释,健康成年人一次200至400毫升的献血量,仅占全身总血量的5%至10%。

  “人体有强大的自我调节和再生能力。献血后,肝脏、脾脏储存的血液会迅速补充循环血量,骨髓造血功能也会被激活,丢失的血细胞通常在几周内就能完全恢复,不会造成持续性贫血。”王雪莲提醒,对于本身铁储备不足或存在潜在贫血风险的人,献血后可补充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的食物,无需过度担忧。

  误区2:献血会让人发胖

  “把献血和发胖联系起来,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王雪莲表示,“体重的增减,核心在于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有些人可能觉得献血‘伤身’,于是献完血后刻意大吃大喝‘进补’,摄入过多热量,这才是导致体重增加的原因,而非献血本身。” 她强调,献血后只需保持正常、均衡的饮食,多补充水分,避免暴饮暴食即可,完全不必担心体重问题。

  误区3:献血会降低免疫力

  “这种说法是对免疫系统复杂运作机制的极大误解。”王雪莲解释,献血者捐献的主要是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成分。人体免疫系统的核心卫士白细胞在血液中的基数很大,献血时虽然会少量丢失,但人体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会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新生的白细胞会很快补充上来。同时,成熟的白细胞主要分布在淋巴组织、脾脏、骨髓等器官中,循环血液里的只占一小部分。因此,一次献血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微乎其微,更不会导致免疫力持续下降。

  王雪莲结合忠县本地献血情况补充:“忠县人民医院每年参与无偿献血的医护人员不在少数,他们在高强度工作环境下,并未因献血而表现出更高的患病率。相反,规律、适度的献血,被一些研究认为可能对健康有潜在益处。”

  误区4:献血容易感染疾病

  “这种担忧在规范操作面前是多余的。”王雪莲指着墙上张贴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和《血站技术操作规程》说,“在采血点,所有采血过程都严格遵守国家规定。采血使用的耗材,包括针头、血袋、管路等,均为一次性无菌产品,一人一用,用后即毁。医护人员执行严格的手卫生和消毒隔离制度,公众完全可以放心。”

  王雪莲总结:“科学献血,对合格的健康成年人来说,是一项安全、无害的行为。它无损健康,却能挽救生命,是利人利己的善举。忠县需要更多市民在了解献血知识后,放下无谓的顾虑,勇敢地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

  二.献血方式

  在忠县,想要成为一名光荣的无偿献血者,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每周一、周四、周日上午8点至下午3点,前往位于县城大桥路半月广场的献血屋献血。第二种是参与各乡镇(街道)定期组织的义务献血活动,进行统一献血。

  献血流程

  登记: 献血者需持有效身份证件,经填表、化验血型、筛查等程序后,检查合格即可参与献血。

  献血:献血者初筛合格后,即可进入采血区献血。目前,忠县主要提供两种无偿献血方式,全血捐献和成分献血。

  观察: 献血后,献血者需在指定区域休息10至15分钟,补充水分和少量食物(血站通常会提供糖水、饼干等),确认无不适后方可离开。

  后续事宜:献血者领取无偿献血证及纪念品。工作人员会详细告知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如按压穿刺点3至5分钟、避免剧烈运动、24小时内不饮酒、保证充足睡眠等)。血液具体检测结果(包括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通常会在数日后通过短信告知献血者。

  小贴士

  全血捐献:一次捐献200毫升或400毫升,过程约5至10分钟。这是最常见的献血方式。

  成分献血(主要是血小板): 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液中的血小板成分,同时将红细胞、血浆等回输给献血者。一次捐献相当于献全血800至1600毫升所含的血小板量,耗时40至90分钟。血小板对救治大出血、血液病、肿瘤化疗患者至关重要,临床需求量大且保存期短(仅5天),因此特别鼓励身体条件允许的爱心人士尝试捐献血小板。

  三.注意事项

  忠县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医生秦晓平特别强调科学献血的关键点:“量力而行、规律适度。全血捐献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成分献血间隔期不少于两周,每年不超过24次。献血前切忌空腹,同时要避免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以免引起“脂肪血”;保证充足睡眠,身体状态良好时再献血。这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用血者的生命负责。”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专题
   第04版:聚焦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座谈会
关于无偿献血,这些知识要知晓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