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舟
新闻背景:6月30日,河南平顶山张先生实名举报河滨公园动物园长期用个人收款码收取门票达千万元一事,再度引发关注。
举报持续两年多,税务部门虽曾调查并奖励举报者500元,如今却重新立案查处。这令人不禁要问:为何千万元资金流入私账的明显违规,竟在“已处理”的宣告中沉睡如此之久?
举报之路显然漫长,一些部门前期的处理也轻描淡写。动物园原园长承认“考虑不周”,市纪委介入后“已纠正”,税务部门也曾以一笔500元奖金试图为事件画上句号。
然而,这些动作都未能穿透表层。若真如原园长所言仅属“考虑不周”,何至于导致其本人被调离,更牵连上级两位党委委员免职?这种“自罚三杯”式的处分,与举报所指的千万元资金黑洞相比,轻重悬殊得令人惊疑。
更令人不解的是,若非张先生坚持不懈层层举报至省税务局,此案是否就将永远尘封于“已办结”的档案之中?由此看出,当监管的触角屡屡失灵,公民监督便不得不成为最后的“报警器”。
这500元举报奖励,与其说是对公民责任的肯定,不如说更像是贴于巨大制度漏洞上的一块创可贴。处分不是句号,调职不该是终点,举报者亦不应成为孤独的“吹哨人”。
如今,税务部门已宣布“重新立案查处,正在办理中”。公众期待此次调查能穿透迷雾,给千万元资金流向一个透明彻底的交代。
公共资金绝非可以藏匿于“个人码”后的私产,公民监督的每一份执着,都应换来制度性监督的有力回应。唯有如此,才能避免下一个千万元门票在“已处理”的标签下无声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