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实版“那江 那人 那船”
这艘长江上的“背篓轮船”满载爱与希望
  “渝忠客2180”客轮行驶在长江上。 视频截图

  客船工作人员护送菜农登船。 视频截图

  秦大益带头购买菜农的蔬菜。 视频截图

  在长江三峡重庆忠县段,有一艘编号为“渝忠客2180”的客运轮船。每天往返在忠县县城和洋渡镇之间,航程单程长30公里,每次行驶需要两个小时左右,在高速公路、高铁出行普及的出行快时代,这艘船的速度慢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每天有一群特殊乘客凌晨三四点起床赶山路,背着重重的背篓赶到码头翘首盼望着“渝忠客2180”到来,他们就是沿江两岸靠种菜为生的农民。这艘船也因此被称为长江上的“背篓轮船”。客轮的船长是秦大益,大家都管他叫“一哥”。今天的系列报道《心愿》,我们走进“一哥”秦大益,了解他和这艘“背篓轮船”的故事。

  “背篓轮船”以爱启航  摆渡温暖与希望

  清晨6点半,天光初明,伴着淅淅沥沥的雨,重庆忠县洋渡镇,一声悠长的汽笛划破了寂静,两层高的红漆客轮“渝忠客2180”缓缓驶离码头,开始了又一天的航程。

  这是从洋渡镇到忠县县城仅存的一艘客运船,全程30公里,沿途停靠7个站点。时逢夏季,三峡大坝放水腾库,库区水位下降,原来的码头已经在半山崖,上船的人们需要在退水的陡峭湿滑崖壁上临时开辟新的道路。正在掌舵的人就是船长秦大益,今年48岁。30年的跑船生涯,让他对这条江上路线再熟悉不过。秦大益说,他的乘客基本都是以种菜为生的农民,而且大部分是村里的留守老人。老人们每天起早贪黑,背着比人还高的,重达几十上百斤的背篓,走几公里山路来坐船,为的就是能到县城的菜市场把采摘的新鲜蔬菜和土特产卖个好价钱。

  虽然重庆沿江的高速公路早在2016年就通车了,但是相对客车,轮船的甲板更加宽阔,能够容纳众多装满蔬菜的箩筐、背篓以及鸡鸭鹅等活禽。而且12元的船票,相比18元的车票,便宜三分之一,对于勤俭了一辈子的卖菜老人们而言,轮渡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尽管天下着小雨,但随着停靠的站点增多,船上的乘客也越来越多,甲板上渐渐摆满了背篓和菜篮。船上热闹了起来,俨然一个小市场。

  这些前去赶集卖菜的老人,年轻的60多岁,年纪大的已经80多岁了。辛苦了一辈子,把儿女拉扯大,自己老了却依然舍不得休息。这些农村老人一直坚持在田地里劳作,种菜、喂养家禽,收获后,凌晨三四点就起床赶路,背着一二十公斤重的背篓去县城售卖。

  坚持开下去  “背篓轮船”满载真情厚谊

  一艘缓缓行驶的渡船,一群库区的留守老人,他们每天准时在长江上相聚。为了这相聚,船长秦大益付出了很多。随着高速公路通车、高铁开通,选择坐船出行的人越来越少了。往返于这条客运路线的轮渡从原本的十来艘,缩减到最后只剩下“渝忠客2180”一艘客船还在坚持,而秦大益他们也常常是入不敷出。是坚持运营还是换营生,何去何从,成了摆在船长秦大益面前最大的难题。

  秦大益的祖辈都生长在长江边。他的爷爷曾经是长江上的纤夫,父亲过去在长江上开客渡船,18岁时家庭突发变故,秦大益接过父亲的船舵,开启了自己的船长生涯,如今已经30年了。

  2013年,秦大益与朋友曹利芳合伙包下一艘客船,跑起了从洋渡镇到忠县的客运。2016年底,沿江高速公路全线通车,轮船的乘客数量锐减,曾经繁忙的航线变得冷清。到了2020年,这条航线只剩下“渝忠客2180”一艘轮渡还在坚守。

  很多次秦大益都想放弃,但想到江岸边望眼欲穿等待着的,背着沉重菜篓步履蹒跚的老人们,秦大益觉得,自己还是要坚持把这趟渡船开下去。

  一个月盼一个月,秦大益和合伙人曹利芳咬牙继续坚持了两年。经营的压力像沉重的锚,拖拽着秦大益。直到2022年,儿子读大学的1万元学费也拿不出的时候,秦大益几乎被压垮了。

  为了儿子上学,秦大益狠心决定把船卖了,再出去打工。就在临走之际,他拍摄了一条纪念视频,他的儿子秦源泽将视频发到了网上。

  没有滤镜、没有特效,锈迹斑驳的旧船、身形佝偻、岁月沧桑的菜农被镜头记录,竟意外触动了无数网友的心,这条准备告别的视频也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

  凭借年轻人敏锐的直觉,“00后”秦源泽意识到,这也许是父亲和“渝忠客2180”最后的机会。于是他开始直播起父亲跑船的日常和船上老人们的故事,迅速吸引了大批网友关注。拿到第一笔直播收入后,秦家父子决定此后用这笔费用给坐船的老人们提供免费早餐。

  免费给乘船老人提供早餐从直播的第一天起就再也没有断过。秦大益说,这些老人的子女大都在外地打工,而自己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壮年,平时能帮就多帮点。眼前这位爷爷今年85岁了,去年夏天突然中暑,秦大益第一时间把老人送到了医院。在秦大益眼中,这些朝夕见面的老人已经成为了家人一样的存在。

  秦大益对老人们的关心帮助,也收获了温暖的回应。2024年,秦大益因急性胰腺炎入院治疗,乘船老人们得知后,为他担忧,专程拎着自家的土鸡蛋到医院去看望他。

  守护“背篓轮船”行稳致远  总台助力为百姓带货

  秦大益和乘船的老人们的真情互动,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网络上的视频与直播,也让这些生活在库区农村的老人越来越被外界关注。如今,爱心人士和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共同守护“渝忠客2180”这趟满载希望的水上公交,为他们护航。在了解到秦家父子的心愿后,我们联合总台各平台共同发起媒体直播行动,助力“一哥船长”为库区百姓带货。夏季多雨,长江江面极易出现团雾,局部能见度低,会严重影响客船航行。在我们跟随着“渝忠客2180”采访时,航程到一半,江面能见度突然急剧下降,为保证安全,“渝忠客2180”被迫紧急靠岸停航。等待了4个小时浓雾依然未散,眼看着中午过后,这一船菜就卖不出去了,正在大家焦急无奈之时,一艘海事领航船拉着警报出现在远处的大雾中。

  在海事部门带领下,“渝忠客2180”终于安全穿过大雾,抵达忠县县城的西山码头。因为地处三峡库区,码头与街道有高30余米的消落带无法修建电梯,菜农们只能肩挑背扛着沉甸甸的竹篓走完200多级台阶。因为秦家父子的直播,很多志愿者每天都自发等在这里,帮助老人们背菜。

  秦源泽说,原来的菜市场距离码头还要再走50分钟,对于负重的老年人来说非常不容易。去年,在政府协调下,将码头附近的一处停车场改造成了菜市场,现在老人们上岸只需步行5分钟就可以到达。

  老人们到菜场开始卖菜,秦源泽继续直播,他会在直播间帮助老人们售卖蔬菜和农产品。

  为了更好地帮助老人们把农产品卖出去,秦大益与合伙人曹利芳每家轮班各跑一天船,不跑船的那一天,秦大益就带着儿子一起去助农直播。为了完成他们的心愿,我们联合总台各平台以及当地媒体,共同发起媒体直播行动,与“一哥船长”一起直播,让更多人看到“渝忠客2180”,关注库区卖菜群众。

  直播这天,前来买菜的人比以往要多,不一会儿就排起了长龙,买的产品都是爷爷奶奶一大早现摘的新鲜蔬菜,有玉米、茄子、黄瓜、辣椒等。直播持续了1小时,央视新闻客户端、微博等各平台同步直播,实时在线观看量达到200万人次,“一哥船长”的直播间更是人气爆棚,一共发出了10次助农链接,每一次都是上单就秒光,很多网友还大呼抢不到。在一旁打包的志愿者也加快速度,忙到飞起。

  有满满的爱心,有政府和无数网友的支持与帮助,一切都在发生着温暖而美好的变化。为了更好服务这些菜农,当地政府就近修建了菜市场,让负重的老人们能少走点路、少爬点楼梯。海事部门还专门为这艘“水上公交”开辟了新航线,政府联动16个部门多次会商,即将出台一系列“护航”“助农”“促销”政策。

  今年10月,“一哥”也要换新船了,一艘能载200人的大船将摆渡更多热爱与热望,新船的编号仍然保留“渝忠客2180”。祝愿这艘长江上的“背篓轮船”行稳致远,越行越好!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专题
   第04版:社会民生
这艘长江上的“背篓轮船”满载爱与希望
洋渡镇:电商赋能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让农业“压舱石”分量越来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