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州博物馆所藏的这件战国青铜铎,于2000年在忠县㽏井沟崖脚墓第25号楚墓出土。此墓同时出土有木壁、竹席、陶盂等15件器物,其中仅此件青铜铎为完整器物。它通高8.2厘米、宽7.7厘米,重170克,顶部有长方形内空的銎,用来插木柄,口部呈凹弧形,器身饰菱纹点线。
铎,是一种形状似铃铛的古代撞击乐器,有舌,盛行于春秋时期至汉代。铎因其舌质地不同,有金铎和木铎两种。《周礼·天官·小宰》记有“徇以木铎”。唐贾公彦解释说:“铎,皆以金为之,以木为舌则曰木铎,以金为舌则曰金铎。”
木铎和金铎因其形制差异,使用场合不同。“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即宣布政教法令时使用木铎,打仗时金铎作为作战指挥工具使用。《说文·金部》记载:“铎,大铃也。两司马执铎。”《周礼·夏官·大司马》记载:“群司马振铎,车徒皆作。”这些文献有力佐证了铎的功用。后来,“木铎”成了教师的称谓。《论语》中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之木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