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刚刚修建不久的大道为双向4车道,是20多年前的忠县城最宽、最直、最气派的一条道路,因纪念刎首留城的巴蔓子而得名。
巴王路建成之初,路上车辆稀少,只有一些市民在路上行走。道路两边的人行道铺上了地砖,栽植了行道树。周围零星的几幢农房和庄稼地,佐证了当年这一带属于城郊接合部的历史。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忠州城部分区域淹入江底。基于“城市要拓展,道路要先行”的发展思路,在移民迁建如火如荼之时,县委、县政府超前规划,大手笔修建了巴王路,将其作为城市拓展的重要载体。
1995年,巴王路东端的白桥溪大桥竣工;1999年,巴王路西端的川祖庙大桥竣工。这两座大桥的相继通车,使忠州旧城区与新城区连成一体。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瞄准商机,纷纷在巴王路两侧开建商品房。
在随后十余年间,巴王路两侧先后建成东坡梯道、东坡商城、县体育馆、原忠州镇政府大楼等,多家金融机构和苏宁电器等诸多一线品牌商家纷纷在此落户。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吸引了众多市民在此安居乐业,享受高品质生活。
如今,巴王路白天车水马龙,晚上灯光璀璨,已成为县城的繁华商业地带。
记者 邓青春
新老照片由 陈储德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