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17日 星期二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义务教育有保障
周小军
讲述人:马世洪(83岁,忠州街道严颜路社区)
  1936年,我出生于涂井乡青坪村。我7岁时,新中国还未成立。那时候,公办的学校很少,学费也很贵,读书是件不容易的事。

  当时,青坪村有一所学校,名叫安子寺小学。由于附近几个村子都没有学校,孩子们只能到这所学校读书。安子寺小学只有一至三年级,共5个班级120余人。学校只有几间土坯房,墙体斑驳、屋顶生苔,夏透疾雨、冬灌寒风。我们带着自家的小木凳去上课,木凳高高低低各不相同,老师不得不根据高矮调换学生的座位。学校没有食堂,住得近的学生回家吃饭,住得远的就只能自己带饭吃。

  那时候,我们每天只有语文和数学两个科目,一个教师包教一个班的所有课程。由于没有娱乐器材,下课后,学生们只能在空旷的泥地上跑来跑去。

  在安子寺小学读完三年级后,我就到涂井小学读四至五年级。读完五年级,就算高小毕业了。上初中的人很少,因为那时候一个区才有一所初中,高中就更少了。当时,整个忠县只有一所高中,就是㽏井口中学(现忠县中学)。1960年左右,忠县才有其他高中。

  上世纪90年代,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不少学校由瓦房变砖房,再从砖房变楼房。“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条件成为历史。

  2001年开始,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即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6年9月1日起,新的《义务教育法》实施。一系列惠民政策使得更多农村学生在法律的保护下,有了更多学习机会。学生可以不花一分学费,就从小学上到初中。

  通过看报纸,我得知近几年,县政府大力推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建设,通过实施强弱校牵手工程,实现城乡学校结对发展,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县政府还不断加大乡村教师配备和补充力度,解决教师数量不足问题。同时,县政府进一步加强对乡村教师的精准培训,提升其能力素养,确保孩子们“上好学”。整理:记者 周小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第04版:社会民生
228名老人和儿童的中秋团圆饭
重庆“巴渝巧姐、网姐、大姐”名单出炉
一女子被“黑车”弃在高速路上 执法人员送她回到丈夫身边
宣传禁毒和防骗知识
站在顾客角度服务
义务教育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