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清理出来的垃圾,我卖了18元。”11月8日,三汇镇汇鑫社区保洁员谢书安在垃圾清运过程中,将可回收垃圾卖到指定回收站。
今年10月以来,三汇镇实施垃圾有偿分类回收制度,谢书安先后8次将可回收垃圾卖到废品回收站,收入近200元。
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需要一个过程,而在垃圾清运过程中,只要合理引导,保洁员可以很快养成分类清运的习惯。三汇镇将垃圾中的部分可回收垃圾作为“试金石”,鼓励保洁员主动分类,他们可以获得可回收垃圾卖出的钱。
三汇镇垃圾分类的新措施在汇鑫社区试点先行,社区的9名保洁员积极参与。新措施实施一个多月以来,可回收垃圾已经产生直接效益600多元。
此前,随着“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的建立,三汇镇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清运和分类处置水平有了提高。由于受地理条件、经济实力和居民素养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垃圾收运体系覆盖不全面。
三汇镇境内最高海拔700多米,最低海拔200余米,山高坡陡,垃圾清运车只能到主干道,所以农村垃圾清运不够彻底。另外,由于三汇镇地理位置较偏远,垃圾转运成本高,而镇政府财力有限,加之部分居民责任意识淡薄、不愿缴纳垃圾处置费等,限制了对农村垃圾分类处置的资金投入。部分居民文化水平低,环保意识不强,习惯乱丢乱扔,不习惯将垃圾分类摆放,为农村垃圾处置带来诸多不便。
如何提高垃圾清运和处理水平,三汇镇一直在做积极探索。
农村虽然建有垃圾收集点和垃圾收集站,各站点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垃圾桶,但居民没有垃圾分类意识。
为此,三汇镇引导居民将垃圾分为“会烂的”和“不会烂的”两种。
“培养专业的保洁员是关键。”三汇镇分管垃圾分类工作的副镇长杨声武介绍,经过培训的专业保洁员负责查看和将各站点垃圾进行二次分类。一方面,纠正居民分类中的错误投放行为;另一方面,对“不会烂的”垃圾再分为“能卖的”和“不能卖的”两种。
随后,保洁员将“会烂的”垃圾投入阳光堆肥房。“能卖的”垃圾称好重量,由垃圾车带到指定废品回收点回收,所得收入归保洁员所有。“不能卖的”垃圾由垃圾清运车运输到垃圾中转站,最终焚烧处理。
为鼓励保洁员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清运,三汇镇每月评选出做得好的保洁员和居民,适当予以奖励。
三汇镇建立保洁员积分评优制度,每月考评本村(社区)保洁员,每月评比10%的优秀保洁员和10%的失误保洁员。奖惩一次为1个积分,年底按照积分多少评选出全镇20%的最优保洁员,给予奖励一次。
不能回收的垃圾怎么处理?农村垃圾零散、量多,如果只是一味填埋或者焚烧也不是长久之计,最好的方式是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三汇镇下一步将尝试着把分类回收的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处理,积极尝试利用太阳能垃圾减量房,把有机垃圾闷在一座顶部由玻璃嵌成的密闭房内,利用太阳直射玻璃顶棚给垃圾加温,使有机垃圾快速发酵,加速腐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可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废渣通过自然发酵变为可用于花草果蔬的有机肥,改良土壤环境,改善果蔬口感。
为此,三汇镇建立起完善的可回收垃圾收运体系,与回收站点签订回收协议,定期到各回收点回收垃圾,同时做到应收尽收。
目前,三汇镇15个村、5个社区共建有垃圾收集站29个,垃圾收集点161个,放置垃圾桶800个,投入垃圾专用清运车两辆,每天往垃圾中转站运输垃圾10余吨,全镇初步建立起了新的农村垃圾收运和处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