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有过创业经历,以失败而告终。2017年,我到云阳县参加中蜂养殖培训,回来时带了10桶中蜂,准备在家大干一场。但由于管理不善,没几个月,中蜂全跑光了,1.5万多元本钱也“飞”得无影无踪。我难过了好几个月。
2019年3月,扶贫驻村工作队建议我养鸭,因为鸭苗成活率高,管理不费事。可我心里没底。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到白石镇农贸市场买回50只鸭苗,花了400元钱。没想到,这批鸭成活了47只。我的信心一下提振起来,又购买了100只鸭苗,成活率在90%以上。于是我又购买第三批、第四批鸭苗,到当年8月,养鸭数量已达800只。
扶贫驻村工作队建议我利用房屋两侧空地搭建鸭棚扩大养殖规模。其实,我早已看到这一地理优势,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手头没本钱了。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告诉我,可以帮助我申请扶贫小额信贷发展产业,最多可贷5万元,国家免息3年。我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这真是一场“及时雨”。
很快,扶贫驻村工作队帮我把贷款办下来。当时鸭苗的价格偏贵,每只需要13.5元。我一咬牙,一下子买了1700只,支出了两万多元钱。余下的钱除了购买饲料,还将鸭棚作了修缮。
半年时间不到,由50只鸭发展到了2500只,周围的人都称我是“养鸭专业户”。养殖规模扩大了,销售却成了我最头疼的事。这年10月,我到镇上的农贸市场以每月500元的租金租了一个门面,专门宰鸭销售。通过送货上门和门店销售等方式,到年底卖出1000多只鸭。回收部分资金后,我补充了一批饲料。
原本计划在春节期间将剩下的900余只鸭顺利售出后,我就可以订购鸭苗了,可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一下子搅碎了我的梦想。村里实行交通管制,鸭销售不出去,我不得不每天投喂600多元的饲料。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愁得我吃饭不香、睡觉不安。
这样坚持了一个月,储备的饲料喂光了,可疫情还未解除,剩下的鸭依然无法卖出去。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得到村民的地里捡菜叶,或者割草,背回来喂鸭。
今年3月中旬,扶贫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我的困难后,在朋友圈发布和扩散售鸭消息,并联系《忠州日报》等媒体帮我售鸭,联通公司忠县分公司组织员工订单购买。短短十多天,我就卖出300多只鸭,回收资金1万多元。
这可帮了大忙,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有周转资金后,我及时运回一批饲料,并订购了今年的第一批鸭苗300只,到5月份就可以运回来喂养。
现在,我有两个心愿。一是盘算着再扩大养殖规模,用积累的经验养出更多品质好的鸭到市场上销售。二是脱单,找一个肯和我一起吃苦耐劳的人生活一辈子。
有句老话说得好:富从勤处至,甜自苦中来!我相信,在扶贫政策和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只要勤劳肯干,就一定能彻底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甜蜜的日子!记者 田华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