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贺小蓉
“我的工作就是及时把一个个通知、一道道命令传递下去,做好疫情防控协调保障工作。虽然很苦很累,但我深知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职责,我很高兴能在这场战‘疫’中贡献‘幕后力量’”。这是县政府办公室综合科科长张伟在工作日记中写下的一句话。
11月4日,时隔数月,回忆起那段紧张而又难忘的经历,张伟心里仍很激动。他表示,由于岗位分工不同和专业技能缺乏,很遗憾不能请战一线从事疫情防控工作,但他既当疫情防控指挥部综合办公室的“笔杆子”,又当键盘上的“战斗员”,尽自己最大努力将本职工作做到了最好。
今年34岁的张伟,有9年党龄,从事文字工作多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县紧急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张伟主动申请到任务较重的综合办公室材料组,承担繁重的情况收集、数据整理、文件传达等任务。
“马上”“迅速”“赶快”“立即”……从1月21日起,张伟便围绕着这些字眼开展高强度、快节奏的日常工作。紧盯电脑忙着整理各类文字材料,是他的工作常态。综合性材料、领导讲话稿、情况汇报、总结等文稿的起草等都要从文字组这里汇总、编发、上报。
那段时间,张伟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疫情防控救治、排查、隔离、管控各项工作中当好参谋助手,定时不定时联系县卫生健康委了解疫情防控动态情况,做好综合协调;另一方面,抓紧时间消化中央、市委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精神,随同指挥部领导到医院、检查站、社区掌握一手情况,到各个会场记录最新工作安排部署,及时将部署和要求第一时间转化为一个个通知、一道道命令。
因小区封闭管理、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等疫情防控举措没有经验可借鉴,因此,文稿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基层的工作效率、关乎群众的安全健康。为让出台的命令、通告、通知(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更简洁有效、操作性强,张伟常常为一个字、一句话仔细斟酌、反复推敲、多方核实,并做到案无积卷、事不过夜。
虽然办公室离家不到两公里,但为了节约更多有效时间,张伟很少回家。张伟的两个孩子分别只有3岁、5岁,那段时间,他每天早出晚归,回到家时孩子已经睡着,次日早上出门时孩子还没醒来。在3月13日忠县被确定为低风险区之前,他连续50多天加班到深夜。其间,他几乎没和两个孩子说过一句话。
细心缜密、凡事喜欢提前准备,是同事对张伟的评价。除了搜集信息外,张伟还会将每天的汇报材料进行梳理汇总,学习借鉴邻近区县的经验做法来深化疫情防控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张伟参与起草审核指挥部和指挥部办公室文件170余份,撰写各类汇报材料和上报信息110余篇,编印快报、简报80余期。尽管他没有冲在战“疫”一线,却在后方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今年10月,张伟被评为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