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8日 星期四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申志华:家乡创业环境好,产业发展更顺利
杨忠明
申志华在查看茶叶“凉青”情况。

  本报记者 杨忠明

  “镇政府领导每个季度都要来我这里了解情况,解决困难,茶叶产业发展势头很好。”3月15日,忠县四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申志华高兴地对记者说。

  3月初,石宝镇党委书记罗军兴、镇长吴彪一行来到申志华的基地,了解茶叶生产、采茶用工等情况后,及时组织人员帮助企业采收茶叶。

  申志华今年42岁,是秦岭村七组村民,16岁到浙江打工。1999年,申志华在浙江省丽水市承包工程期间,他的工地上发生一起工人腿部受伤的事故。他关心工友伤势,前往其家中看望,并留下来悉心照顾,因此和工友的女儿结缘。结婚后,申志华留在浙江种茶,过上了稳定的小日子。

  2012年6月,申志华的父亲患病,被确诊为癌症,急需动手术。情急之下,夫妻俩只好变卖了40亩茶园和制茶设备,匆忙赶回老家。其父亲最终在西南医院成功做完手术,花费20多万元。夫妻俩担心父亲的病情反复,便留在家乡发展。

  在镇、村干部的鼓励下,申志华决定把白茶苗带回秦岭村七组种植。他成立了忠县四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村民承包地280亩开始种茶。

  建园之初,购买茶苗、有机肥,都需要资金,但申志华的积蓄已经用光。资金短缺的困难给夫妻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于是,申志华带着妻子到装修工地贴瓷砖挣工资弥补资金不足的问题。他们每天早上4点起床,晚上11点才睡觉。这一干,就是3年。

  2018年,申志华的白茶基地顺利投产,实现产值40多万元。2019年,茶园规模扩大到1400多亩。

  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非常关键。申志华说,在基地建设中,镇村干部及时帮助解决,让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2019年,申志华打算修建两口蓄水池,并铺设管网,一共需要50多万元。但由于手头资金紧,一直没有动工。

  村干部了解情况后,主动帮助他解决困难:由村集体出资50万元入股,修建灌溉用水池、生产作业便道、管网等基础设施。村委会和申志华约定,公司在7年内,给村集体分红72万元。

  在修建茶叶加工厂时,申志华再次遇到资金问题。镇政府得知情况后,主动帮其牵线搭桥,由重庆市农业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担保,公司获得贷款40万元。有了这笔资金,申志华购买了扁茶机、直条机等加工设备。同时,镇政府还为他协调用电问题,新安装变压器,解决茶叶加工厂电力不足的问题。

  村里有了企业,村民就近务工增收成为现实。每到茶树管护、茶叶采摘时节,秦岭村村民就在四通公司的茶叶基地务工,最少时60人,最多时200人。村里有8个脱贫户常年在茶园务工,年收入少的有1.2万元,多的有1.5万元。

  “事业的成功,归功于镇、村干部的‘保姆式’服务。”申志华说,镇政府帮助解决资金、产业发展难题,村干部帮助协调土地,解决纠纷、用工等难题,“他们胜过亲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乡镇农村
   第04版:社会民生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聚焦“四项任务”
申志华:家乡创业环境好,产业发展更顺利
4个乡镇(街道)获评社区教育示范
森林防火宣传
县慈善会:今年7项救助活动为民解困
忠县:城市环境更美丽 市民生活更美好
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
遗失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