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2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街记忆
郎安红

  □ 郎安红

  2022年的春节,忠州市民又多了一处户外休闲游玩的好地方——三峡留城·忠州老街。

  正月初四立春,那天阳光明媚,我前往老街,重拾儿时的记忆。走进老街,凝视着青石板上的道道裂痕,恍若岁月刻下的皱纹;抚摸着古城墙上的斑驳,仿佛时光记录的点点滴滴。老巷子、黄葛树、弓箭街、老城门、川剧团、苏家梯子……一幅幅熟悉的画面,犹如一段尘封的时光,静静地诉说着旧时的故事。

  我在忠州县城土生土长,记得那时县城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段就是十字街、临江路、河坝,也就是现在的老街。那里有长江旅馆、忠州食店、冰糕厂、糖果厂、川剧团、土产公司、轮船公司、蜂窝煤厂,商贸一条街,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各类吃食云集其间:爆米花、油团子、鸡蛋糕、冰糖葫芦、牛杂汤锅、葱花小面、萝卜丝油馅、石宝蒸豆腐……在众多的童年美食中,我对葱花小面情有独钟。

  在十字街西门洞(小地名),有一个小面馆。这个小面馆很特别,沿梯而建,面积不大,木质结构。面馆有两层,像个小阁楼,第一层是厨房,第二层是堂食的地方,两张方木桌、八条木板凳。那时,小面馆生意不错,从河坝下船的,到临江路赶集的,来十字街闲逛的,都喜欢到西门洞吃上一碗葱花小面。

  记忆中的川剧团位于弓箭街旁,那里经常坐无虚席。《铡美案》《穆桂英挂帅》《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童年的我对戏曲一窍不通,只是喜欢他们的服装和道具,喜欢到川剧团感受热闹的氛围。我印象最深的是川剧团演出的川剧《状元与乞丐》,那个伴演乞丐的小丑花脸、花鼻梁、翘胡须,舞动着长长的辫子在台上不停地飞转。每到这个时候,台下一片喝彩,掌声不断。

  后来我进入丝绸厂工作,厂里每年都会组织职工到川剧团搞演出活动。大伙儿自编自演,有合唱、有舞蹈、有小品……报幕员小张是一个小姑娘,长相清秀、声音甜美,站在川剧团舞台幕布前亭亭玉立。如今,小张变成了老张,两鬓已有白发,眼角已有皱纹,但她仍在社区这个大舞台服务群众。

  让我无法忘怀的还有老街记录的亲情。外婆生了五个女儿一个儿子,五个女儿相继成家,外婆和小儿子居住在老大桥东边的四合院,大女儿的家在弓箭街,二女儿的家在任家巷子,三女儿的家在临江路,四女儿的家在十字街,五女儿的家在春华秋实,一大家人都居住在老街这一带。平时,各家有各家的事忙。到了春节,家人们走街串户拜年,那份亲情就像存放多年的老酒那么浓烈、那么炽热。

  童年的春节是最快乐的。早晨穿着新衣出门,晚上回家口袋里塞得满满的:有花生、有糖果、还有压岁钱,耳边依稀萦绕着姨妈姨父们的新春祝福。躺在床上很快进入梦乡:梦见那条长长的老街,梦见与家人们在任家巷子划彩船,在黄葛树下猜灯谜,在苏家梯子看烟花……

  一条老街,一段乡愁。老街氤氲着我一个又一个温馨美好的回忆,也是我工作之余放松减压,周末之际品茶会友的首选。

  (作者单位:忠县忠州街道鸣玉溪社区居委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乡镇农村
   第04版:文艺副刊
樱花早春
灌湖水乡菜花儿黄
三峡神女峰
天星村
小草
老街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