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良程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监督是提高数据质量的重要保障。2021年1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监督意见》),就强化统计监督,提高数据质量作出了新的决策部署,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牢固树立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从思想、技术、法治、制度四个维度着力,推动《监督意见》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一、坚持政治引领,夯实统计监督的思想基础。正确的思想认识是统计监督顺利推进的基础和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作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重要内容,2021年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意见》,要求强化统计监督职能,加快构建系统完整、协同高效、约束有力的统计监督体系。深入学习贯彻《监督意见》是加强党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全县统计工作者要深刻领悟党中央对统计工作领导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是新时期统计工作的根本遵循和方向路径,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强化统计监督职能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二、严格统计执法,用好统计监督的法律手段。统计执法是贯彻落实依法统计和有效监督的重要手段。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层出不穷,统计调查对象日趋复杂,呈现调查单位多元化、统计信息需求多样化格局,大大增加了统计执法难度。针对市场经济背景下部分市场主体履行统计义务意识日益淡薄,不主动、不提供真实统计数据和资料的问题,要切实加大法治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双随机”抽查、专项检查、重点核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严肃查处各类统计违纪违法案件,通过典型案例通报曝光、统计失信认定、信息公示及联合惩戒等方式,充分发挥警示作用,保持对统计数据失真的“零容忍”。同时,充分重视执法人员配备与执法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加大人员选配和能力提升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懂专业、敢担当、作风正的统计执法队伍。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展统计监督的实效路径。信息化建设是精准化、高效化、科学化开展统计监督的必要前提。统计工作覆盖面广,工作任务重,传统的报表填报方式不仅资源消耗大、加工环节多、工作效率低,而且极易造成数据失真,统计工作对现代化信息技术需求十分迫切。忠县统计信息化建设底子薄、起步晚、发展慢,目前仅在农作物产量测算、普查入户登记、规模企业联网直报领域有一定程度的运用,与全国、全市和统计事业发展要求的差距越来越大。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运用,当前正在推进的规模以上企业电子统计台账系统,通过与企业生产经营系统关联,全面、及时、准确获取企业投入、流转、消耗、产品等基础数据,对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稳妥推进。同时,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努力从数据起始端向数据平台、查询、分析领域延伸,不断探索数据库建设、数据获取、数据运算、数据运用等方面的新方法、新举措,实现“数库”向“智库”转变。
四、强化协调联动,凝聚统计监督的强大合力。协同配合机制是优化统计监督环境的关键着力点。贯彻实施《监督意见》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层面,统计系统要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基础上,积极融入协调联动机制,不断形成工作合力。要坚持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统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认真落实“将贯彻落实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情况纳入监测评价”的要求,与经济行业主管部门建立统计数据及调查信息共享机制,运用动态化数据监测,掌握全县“一地一城三区”、“三峡库心·长江盆景”、乡村振兴等重大事项推进的亮点及潜力。同时,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以及审计部门建立监督信息共享机制,积极推动统计监督与纪检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审计监督等统筹衔接、相互协调,切实提升监督效能。
生产高质量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应有的责任,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强的责任担当,过硬的业务本领,扎实的工作作风,统筹推进统计监督,以高质量数据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一地一城三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忠县新篇章提供有力的统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