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7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化医共体改革 群众就医路更畅
——忠县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纪略
毛世洲 秦小尧

  本报记者 毛世洲 通讯员 秦小尧

  12月16日,拔山镇朝阳村六组村民叶玉琴来到拔山中心卫生院血液透析室,30分钟就完成血液透析,很快回到家中。而今年以前,身患血液病的她需要坐车到忠县人民医院接受透析,时间要一两天,七七八八的开支将近多出一两倍。

  叶玉琴从以前辗转到县级医院就医,到现在就近就医,得益于忠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深化医共体改革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作为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全国紧密型医共体改革试点县,忠县以“医通、人通、财通”为载体,创新打造纵向“一体化”发展、横向“集团化”管理的“纵联横合”医共体,构建起“人才学科下沉、服务能力提升、资源整合共享”的县域医疗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连续6年,全县县域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基层首诊率65%以上。忠县因医改工作成效显著连续三次获国务院办公厅表彰激励,改革经验作为典型案例入选国家《医改蓝皮书》。

  人才学科“双下沉”,“小地方”能解决“大毛病”

  前不久,常年患有类风湿病的石子乡芋溪村二组85岁村民李大爷,来到石子乡卫生院就医。出乎他的意料,接诊医生是县中医医院下派的类风湿科专家徐春华。

  徐春华认真诊断后,给李大爷开了对症的药方。“我万万没想到,今天在乡卫生院给我看病的,居然是中医院的专家!”回家路上,李大爷逢人便高兴地说。

  石子乡等偏远乡镇的山区群众大多老弱病残,行动不便,“小病扛、大病拖”曾是常态。今年,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派出数十名骨干医生坐诊基层卫生院,让农村群众不出乡镇就能享受到县级医(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院专家看病的待遇。

  人才和学科下沉,是医共体改革的关键。今年以来,忠县县级龙头医院与基层卫生院联建儿科、妇科、产科、“两病”门诊、精神卫生科、中医康复科等专科21个;构建“编制池”“职称库”,调剂编制128个、高级职称岗位16个,缓解基层人员不足问题;推行“县聘乡用、县聘村用、乡聘村用”模式,县级公立医院向基层派驻14名骨干人员,13家卫生院聘用19名村医,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建立人才“双培养”机制,累计开展业务培训86场、看诊1.2万余人次、手术2256台次,指导新业务新技术68项,培养全科医生共391人。

  “县聘乡用”“乡聘村用”,激活卫生人才“一池春水”。县级医院医生下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轻松挂到专家号。而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则给群众带来更多方面的实惠。

  今年4月29日,忠县首个乡镇血液透析室在拔山中心卫生院开科。

  拔山中心卫生院血液透析室是在“医共体”龙头单位指导下设立的。此举填补了我县乡镇医疗机构在血液净化方面的空白,可满足拔山镇及周边乡镇血液病患者就近治疗需要。

  以前,像叶玉琴这样家住乡下的血液病患者,每周都得到县级医院进行血透治疗,费时费钱不说,还很不方便。如今,他们可以就近透析,免去了舟车劳顿之苦。

  不仅如此,在这个血液透析室治疗费的报销比例更高。拔山中心卫生院按一级医院的比例报账,这对于需要长透析治疗的患者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他们的“血透之路”不再难行。

  县级医院“双下沉”,还需基层医院“接得住”。近年来,忠县投入2.5亿元,按二级医院标准新建拔山中心卫生院,改建提升新立、石宝等8个片区中心卫生院,改扩建370个村卫生室,甲、乙等级卫生院建成率13.79%、41.37%,星级村卫生室占比96.7%。乡镇卫生院拥有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818台件,且均能提供放射、检验、彩超、心电图等服务,其中CT覆盖率30%、DR实现全覆盖。

  县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罗军兴介绍,近年来,忠县不断深入推进“纵联横合”医共体改革,力促优质医疗资源和专家诊疗服务“双下沉”。许多常见病及疑难杂症,都能在乡镇卫生院这些“小地方”检查出来并得到及时治疗,群众卫生健康“大问题”得到解决。

  创新体制和机制,城乡联动效应更可持续

  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生若想晋升中高级职称,必须到基层医院服务半年以上;县财政单列资金,保障下派基层支医人员的绩效薪酬;收取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可用于发放团队成员报酬……

  为将深化医共体改革真正落到实处,近年来,忠县从制度建立、财力保障、利益联结、诊疗衔接等方面入手,大胆创新体制机制,确保“纵联横合”医共体改革产生的联动效应持续释放。

  在制度创新方面,忠县建立医共体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医共体、分级诊疗系列制度和工作方案32个,明确102种不轻易外转病种和100种下转病种,建立医共体监测平台,月监测、季分析、年总结,联动考核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同时,落实县级公立医院晋升中高级职称需到基层服务半年以上制度。

  在财力保障方面,忠县建立健全“定向+专项+兜底”的财政保障机制,3年累计投入公立医院改革资金7000余万元;实施绩效薪酬机制改革,职工人均工资年均增长4.6%以上;下派基层支医人员绩效薪酬由财政单列资金予以保障。同时设立“资金池、设备库、项目库”,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难”问题,3年累计统筹资金8750万元。

  在利益联结方面,忠县实施医共体内“总额控制、结余调剂、合理超支分担”医保资金“打包”机制,3年调剂医保资金2968万元。实行远程医疗、专科联建、专家坐诊、家庭医生服务等利益共享,分配增效收益资金1548万元,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如,对医共体内被考核为“优秀”的单位,超额绩效控制幅度可上浮5个百分点;收取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允许用于发放团队报酬等。

  在诊疗衔接方面,忠县建成覆盖全县的远程心电、影像、检验、病理及会诊“五大中心”和县域消毒供应中心。建立医共体内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机制,建成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对29家乡镇卫生院开展区域化实时审方,基层处方不合格率从10%下降到1%以内,有效规范合理用药。

  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落地,促进县级医院“舍得放”,优质的医疗资源和专家诊疗服务纷纷“下沉”。乡镇卫生院有了先进的医疗设施、高超的医疗技术,群众能就近享受到县级医院的优质服务,再也不用有点小病就进县城甚至到重庆主城区的大医院了。

  医疗服务规范化,群众小病不需再出村

  “王医生,我今天又疼得很,麻烦你来给我弄点药啊!”12月12日上午,黄金镇双梁村六组村民方宗梅给家庭医生王杰华打去电话。

  “你别急哈,我马上就来!”准备好药品、器械等,王杰华挎上出诊箱,骑着电瓶车风驰电掣赶往方宗梅家。

  方宗梅患有严重关节炎,老伴儿是一名居家治疗的结核病患者并伴有中风后遗症,老两口儿行动都不便。王杰华是双梁村村医,也是方宗梅家的家庭医生,每隔几天都会来出诊、随访。

  临近中午,王杰华到来后,经过常规检查、询问后,为方宗梅配药、输液。得知老两口儿当天颗米未沾,输液期间,她像往常一样做好饭,并将饭菜端到他们手中。

  “王医生既给我们看病,还帮我们做饭,真的太感谢了!”方宗梅热流盈眶,“你解决了我们这些老弱病残的大问题啊!”

  王杰华当村医20多年,对患病村民“有求必应”。今年以来,王杰华已累计出诊近700人次,极大解决了当地行动不便的群众看病难问题。

  王杰华是忠县548名村医中的一员。在深化医共体改革过程中,对于像她这样的优秀村医,忠县实行“乡聘村用”,即由属地卫生院将其聘为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实现“留得住、引得来、退得了”,更好服务群众。

  近年来,忠县不断规范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患者愿意留在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看病就医。

  就医更便捷。忠县建成市级智慧医院1家、县级智慧医院2家,设置高血压智慧门诊6家,患者可远程问诊;开通绿色转诊通道,为医共体内基层医疗机构预留20%号源,转诊患者优先就诊、优先住院、优先检查;建成家庭医生手机APP健康管理移动随访系统,适时为签约患者提供咨询服务。“五大远程中心”实现“乡镇检查、县级诊断、结果互认”,惠及就诊群众25万人次。

  服务更舒心。忠县积极推进“美丽医院”建设,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建设肿瘤、胸痛、卒中、中医康复等诊疗中心,县域内疑难杂症救治率上升5.2个百分点;组建310个家医签约服务团队,创新开展“6+X”有偿个性化签约服务,累计签约27.5万人次,实现重点人群全覆盖;开展医共体内“慢病全程管理”医防融合试点,“高、糖、精、结”四种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分别达76.83%、79.31%、94.93%、100%。

  看病更省钱。忠县落实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采取规范医药收费行为、严格处方点评等8项措施,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医疗收入增幅控制在10%以内,次均费用增幅控制在8%以内。

  如今,通过不断深化医共体改革,忠县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看病就医更便捷、更高效、更实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县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江夏主持并讲话
忠县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江夏张振敏李电陈强袁德祥雷亚平等出席大会
江夏主持召开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时强调~~~李电陈强袁德祥出席
~~~李电到双桂镇新立镇开展巡河调研活动
~~~
~~~
~~~——忠县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纪略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乡镇农村
   第04版:文艺副刊
全力以赴打好收官之战 谋深谋实明年重点工作
团结凝聚全县职工群众 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忠县新篇章
全面推进各项改革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切实管好护好河流湖库
食品企业生产忙
渝万高铁忠县段站前2标建设稳步推进
深化医共体改革 群众就医路更畅
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