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8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36人33天!干群一心“当门塘”不再脏
周冰娥
村民积极出工出劳参加水塘治理。

  本报记者 周冰娥

  “塘整好了,大家还要出力把环境也整好,毕竟整漂亮了是我们各自得实惠。赵书记,你说是不是?”3月30日上午9时许,石宝镇新政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正干劲十足地在新政村三组“当门塘”周围栽各种绿植,周边不少村民主动前来帮忙,一村民与该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赵雄打起招呼。

  谁能想到,如今这花草环绕、清澈见底的“当门塘”,两个月前还是一个“藏污纳垢”的脏坑塘。这一切的变化,还得从2021年5月说起。

  驻村工作队要治“当门塘”

  2021年5月,赵雄从重庆工商大学来到新政村,成为驻村第一书记,忠县融媒体中心职工熊浩、陈亮成为队员。在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时,不少村民强烈反映,三组“当门塘”年久失修,亟需整治。

  收到意见的驻村工作队并没有贸然行动,而是与村干部一起实地踏勘山坪塘位置、用途、蓄水量、坏损原因,测算修建资金。

  “当门塘”位于新政村海拔最高处一村民院落外,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水域面积近5000平方米,承担着附近3个组1200余名村民灌溉用水功能。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排水口堵塞,导致该塘患“肠梗阻”40余年。“当门塘”水体变黑发臭,水面绿藻飘浮,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和周边环境。

  驻村工作队决心整治这口塘。但整治山坪塘是个技术活,也需要不少资金。赵雄带领驻村队员多次与镇领导、村干部商议,如要整治“当门塘”,就一定要找准病根、拿出整治办法、找寻资金来源。

  寻找“龙口”成关键。新政村80岁高龄的老党员谭奇华回忆,“当门塘”当初修建的时候,排水的“龙口”设计口径较小,一遇到山洪暴发,大量干柴树枝夹杂泥沙冲进塘里,日积月累,淤泥越来越多,最终“龙口”被堵,“当门塘”成了无法排水的“死”塘。谭奇华的说法得到三组组长邓大培和村民陈术华的证实。

  “病根”找到了,制订有效解决办法才是关键。驻村工作队找到石宝镇建管办工程师谭祥安。谭祥安治塘经验丰富,他建议抽水找到“龙口”,然后疏通即可。同时他提醒驻村工作队,如果“龙口”点位找不准,将前功尽弃。

  新政村在外务工的排水工程师袁世林得知村里要治塘时,特意打电话给赵雄,建议可以在原“龙口”附近,新建一个泄洪通道,预计花费30万元,但有漏塘风险。也有其他村民建议,开挖公路,重新建排水沟,这样做最稳妥,只是经费较高,需50万元。经与镇领导和村干部反复研讨,最终决定采用投入较少、风险相对较大的清塘放水治理方案,用挖机清淤,寻找“龙口”、疏通管道。

  争取到8万元启动资金

  资金是整治建设的基础保障,也是山坪塘治理中最大难题。驻村以来,工作队已先后为村里募集近200万元的物资,赵雄无法再开口找朋友要钱要物治理山坪塘。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22年7月22日,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李志雄带领校内多部门领导到村检查指导工作并慰问驻村干部时,赵雄向李志雄道出了整治山坪塘的难处。

  “学校建设也缺资金,但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我们挤一挤,支持8万元吧!”李志雄的一句话,让赵雄心里一块大石头落地。

  最基本的整治建设资金有了,但把事情办好办实的压力也随即而至,赵雄有几天没睡好觉。

  8万元的资金,肯定不够治这口塘,但至少有了启动资金。 

  36人,33天,让“当门塘”重焕生机

  资金不足怎么办?能不能调动村民积极性,让他们出力整治“当门塘”?

  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新政村三组村民曾有“人力传水”“集资修路”团结奋斗的好传统。这次山坪塘整治,村民们能不能重现当年勇,愿意为村里作贡献?

  队员们心里没底。

  “乡村振兴,农民主体意识要激活。”驻村工作队决定试试。多年来,国家在农村投入大量建设资金,个别村民对村内项目出现“政府干村民看,时不时还捣捣乱”的不良思想。

  驻村工作队反复召开院坝会。开会初期,果然有个别村民认为应该由镇政府、村委或驻村工作队来整治“当门塘”。经过十多次政策宣讲,村民们逐渐意识到,“自己事情自己干,大家一起出力干”。

  经过村民大会反复商讨,确定2022年12月18日开工。让驻村工作队没想到的是,开工第二天,老党员谭奇华向村委交来了三组村民志愿治塘“请战书”,三组组长邓大培拿出了治塘志愿者名单。

  村里公认有技术、是把好手的袁世林夫妇,放弃一天600元的收入从外地返乡参与治塘;患喉癌的马洪兹说话困难,但他认为“自己有一把力气”,主动请缨加入治塘队伍;入党积极分子吴红群不但自己参加治塘,还说服丈夫放下农活参与进来;脱贫户陈术华说“以前大家帮我脱贫,现在我要为集体出力”;79岁老人申绪林认为自己年纪虽大,但身体硬朗也可以做事;邓安华的挖掘机只要成本价;邓礼凡的水泥机械及模板只收半价……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赵书记和驻村队员们作为外乡人在缺钱缺人的情况下,仍坚持为山坪塘整治忙前忙后,土生土长的我们,出点力又算得了啥?”

  …………

  村民们士气高涨。

  从12月20日开始,33名村民、3名驻村干部忙碌在“当门塘”,抽水、挖土、清运……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无人组织,无人监督,他们每天自觉从早上6点干到晚上8点,历经33天,让年老破旧的“当门塘”重新焕发生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文艺副刊
忠县召开“扫黄打非”暨软件正版化工作会
36人33天!干群一心“当门塘”不再脏
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 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金声举行乡第二届红叶李观赏节暨消费帮扶活动
天辉能源:一季度产值过亿元
忠县林长办召开2023年第一次会议
铺设抗滑层 美观又安全
重庆工商大学赴忠开展“三峡移民口述史访谈”调研
遗失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