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9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公路养护从人工清扫变机械化作业
——县公路养护中心研发的“一种路面清扫环卫车”被授予专利证书
周小军 谭媛文
配备了简易公路养护清扫作业装置的养护车辆正在作业。

  本报记者 周小军 谭媛文

  近日,县公路养护中心研发的“一种路面清扫环卫车”,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这项专利,通过在养护工具运送车车厢内设计安装鼓风设备的方式,使其成为自动化清扫车,由此打破了以往国省道清扫保洁主要靠人工作业的传统养护模式,大大减轻了养护工人作业强度,每年可节约人工等成本近100万元。

  立足现状搞革新

  每一件发明创造的源动力,都曾有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摆在发明者面前。

  从羊肠小道到宽阔大道,忠县用70多年时间“深山绝壁开天路、历尽艰险架飞虹”,构筑起经济社会发展“动脉”,守护群众出行畅通。

  公路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如何将现有公路养护好、管理好,是县公路养护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时代的变迁,全县国省干线公路里程从1956年的50公里增至现在的500多公里,一线养护工人人均养护里程也从不足2公里增至近8公里,劳动强度大,让人不堪重负。如何减轻一线养护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养护效率,成为县养护中心上下思考的问题。

  今年3月,县公路养护中心负责人樵继川下定决心,开启研发之路。

  一次养护巡查时,樵继川看着烈日下背着吹风机吹落叶的养护工人,感叹道:“要是有自动清扫落叶的车就好了,可是太贵了。”

  “我们可以搞小型的,把吹风机装在养护车上,就能最大程度减轻劳动强度。”一旁的机料科科长王代陈略加思索后,接过话茬。

  “这主意不错。就这样干!”考虑到王代陈做过十年轮机工作,掌握内燃机一定的基础知识,樵继川立马决定组建一支由王代陈牵头的研发团队,开始技术研发。

  披荆斩棘见成效

  技术研发并不能一蹴而就。

  牵头研发自动化清扫车的重任,让王代陈十分忐忑:虽然以前从事过机械工作,但发明创造和机械操作完全是两回事。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服输的拼劲涌上王代陈心头。他带领团队,从一些关联技术出发,从相关蛛丝马迹中寻找研发突破口,虚心向同行老师傅请教,从中得到很多启发。

  设计的初衷就是在车厢上安装一台鼓风机,对地面产生清扫作用。想法简单,工作原理也容易理解。可问题来了,经过改装后的车辆行驶一段路程后,大部分落叶仍然还在公路上,清扫效果并不理想。

  一台风机马力不行,那就再增加几台。可问题源源不断出现:由于背负式吹风机续航时间短,十来公里后就停止作业,这对于需要清扫的几百公里干线公路,显得杯水车薪。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发团队买来高压离心式吹风机,对风机进行改装:由发动机带动风轮高速旋转,用风管将气流集中,出风口采用扁平方式,再增加一个帽缘,这样出风口宽度增大,气流不散,可以大大提高气流利用率。同时,研发团队还将柴油机启动按钮和油门控制器连接到驾驶室,驾驶员就可以在不下车的情况下实现“一键启动”“遥控作业”。

  勇攀高峰梦成真

  为防止发动机和风机在车厢中错位,他们根据车渡船上内燃机、牙箱、螺旋桨长轴在同一基座上的原理,画出基座草图,设计出整体基座,在柴油机和吹风机底部做了一个整体基座。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简易公路养护清扫作业装置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驱动组件转速低于800转时,风机不工作,避免干扰行人;高于800转时,将自动带动风机正常工作。

  该简易公路养护清扫作业装置通过驱动组件的作用带动风机本体工作。风从排风管中喷出,将路面的落叶以及轻量型垃圾吹至路边的水沟里。之后,养护工人再集中对水沟内的落叶及轻量型垃圾进行收集。

  经过不断完善改进和反复试验,该装置已达到清扫的预期效果。以养护公路100公里公路为例,以前要30余名养护工人用时一天才能完成路面清扫任务,现在仅需1名驾驶员用时4小时即可完成。

  目前,县公路养护中心已将11台简易公路养护清扫作业装置配备到各养护站使用,一年可节约养护资金 90多万元,对于降低养护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养护作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县公路养护中心研发的“一种路面清扫环卫车”被授予专利证书
~~~
~~~
清除障碍 绝缘化改造 硬化变压器台区地面 发展护线员~~~
~~~20余户村民夏季用水无忧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图文
   第04版:社会民生
让公路养护从人工清扫变机械化作业
@网络问政一周盘点
欣阅
忠县供电公司多措并举开展“除火患”行动
爱心人士出资升级自来水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