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31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支部 美环境 树新风 兴产业
——野鹤镇楼子村实施“乡村振兴”侧记
袁明琼
俯瞰楼子村,一幅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画卷展现眼前。 (图片由 野鹤镇党政办 提供)
楼子村召开院坝会,干部群众共商村里发展大计。

  本报记者 袁明琼

  盛夏时节,走进野鹤镇楼子村,乡间道路干净整洁,农家庭院别致静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融合升级的富民产业,美丽乡村建设画卷正徐徐展开。

  野鹤镇楼子村位于野鹤镇罗家桥(小地名)处,与汝溪镇龙湾村、南垭村交界,距镇政府3公里、忠县县城45公里,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近年来,楼子村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发展目标,全面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开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新征程。

  强支部 厚植基层凝聚力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升群众获得感,是农村党支部建设的内在要求。”

  “党员同志们一定要做基层治理的‘领头雁’、带领群众谋发展的‘排头兵’。”

  …………

  7月25日,一场群众会在楼子村开展,干部与群众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村里的发展。

  近年来,楼子村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党员教育引导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形成了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

  锻炼年轻干部,培养接班人,是村“两委”工作的重要内容。村“两委”干部通过宣传理论知识、传授工作经验、现场指导解决问题等,不断提升年轻干部为民服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有能力、能干事的干部队伍。

  “在前辈的悉心教导下,我现在已经掌握了做好业务的方式方法,我一定会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楼子村“两委”年轻干部杨胡说。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为切实解决村干部队伍人才短缺,楼子村不断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建设,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与凝聚力,助推新时代乡村振兴。

  今年46岁的村民杨华荣是村里远近闻名的能人,在外打拼多年的他回乡后带动村民共同发展种植业。今年,他被村党支部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并作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

  “我一定不会辜负组织对我的期望,不断加强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带领村民共谋发展。”杨华荣坚定地说道。

  “农村党组织既是党在农村基层的战斗堡垒,也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们楼子村将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进党支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筑牢乡村振兴根基。”楼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建蓉说。

  美环境 建设幸福新村庄

  看山,苍翠欲滴;望水,碧波轻荡;进村,赏心悦目;入院,别致静雅……漫步在楼子村,犹如置身于乡村大花园,让人流连忘返。

  “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弄的,大家都精心装扮庭院,比拼家园‘颜值’。”村民杨承伟自豪地说,“住在这里,感觉比住在县城还舒服咧……”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农村要有新风貌。在改善人居环境过程中,楼子村找准定位、瞄准重点难点、精准发力,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主干道路两侧、村庄周围等重点部位进行清理整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档升级。发动群众全面清扫各村房前屋后空地,组织群众修建小菜园、小花园。同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保留乡村特色风貌,突出“一户一档、一户一特色”,带动群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打造独具特色的农家庭院。

  改善人居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如何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积极性,把环境整治成果长期保持下去是关键。

  楼子村实行“一周一走访,一月一排查,一季一评比”的长效管理机制,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热爱家园,扮靓乡村”的良好氛围。

  一系列改变环境脏乱差、提升乡村新形象的“组合拳”,让楼子村发生着从里到外的变化。

  “现在村里变化可大了。以前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土堆、柴堆没有了,垃圾也有专人负责收集。家家户户的院子都是打整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我们越住越舒心。”提起家门口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村民杨承芳感慨不已。

  共建和美乡村,共享美好生活。通过突出问题导向,抓牢关键环节,推动长效化整治,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楼子村走出了一条文明乡村共建、环境卫生共治、美好生活共享的人居环境整治之路。

  树新风 弘扬时代新乡风

  “按照以前的习俗,我父亲的丧事肯定要大操大办,可村干部给我讲解了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后,我改变了主意。”前不久,楼子村六组村民张小艳的父亲去世,在简单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后,她将节约下来的3万元钱投入到了扩大生意规模上。

  宴席节俭办的背后,是楼子村扎实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喜人成果。

  美丽乡村,环境是表,文明是里。楼子村坚持把推动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入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移风易俗,坚持用榜样的力量传递正能量,用身边的好人,树立崇德向善的精神坐标。引导全村广大干部群众从自身做起,弘扬传承良好家风乡风,培育文明新风尚。向村民大力宣传科学理论、党的政策、主流价值,优秀传统美德、优良风俗民情等。

  党员干部的示范表率、制度机制的强化约束、宣传方式的创新引领,通过落到实处的“硬举措”,浸润人心的“软手段”,让文明乡风吹进群众心田,群众有了更高的追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也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7月24日,暴雨冲垮了楼子村九组的公路护坡,导致交通受阻。在向村里汇报后,张龙财、赵治连、赵兴族等几名村民自发进行疏通,让交通得到及时恢复。

  居民户较多的楼子村三组,由于没有停车场,逢年过节因为道路两旁停车导致交通不畅。周秋平、冉启银、谭壹权等几名村民在向村里汇报后,自行出钱出力修建了一座小型停车场。

  楼子村罗家桥张述元、杨元芳、杨秀菊等十几户村民,每到农忙季节,免费互相帮助抢种抢收。

  “大家的素质都提高了,邻里之间矛盾也没有了,大家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日子是越过越幸福。”村民张述元高兴地说道。

  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的蝶变,让楼子村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勤俭节约蔚然成风,文明乡风劲吹全村。

  兴产业 增收致富有门路

  连日来,在楼子村重庆市忠县绿丰合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笋竹基地里,村民们正在忙碌着进行除杂。

  2018年,楼子村联合桐溪、家田等村一起引入龙头企业开始发展笋竹产业,目前已流转土地4000亩。笋竹产业以“公司+村+农户”的方式,农户以土地入股,公司负责种植技术并以保护价收购产品,村集体负责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以点带面,助推产业发展。农户实现年土地收益近70万元,年带动季节性务工180余人次,临时务工收益10余万元。

  “这个产业非常好,土地有流转费用,笋子也包回收,我们平时在这里务工每月还有2000多元的工资。”说起笋竹基地带来的好处,村民张攀成满面笑容。

  据了解,笋竹基地预计在明年开始投产,亩产预计1.2吨,亩均收益达到5000元/亩。 在发展笋竹产业的同时,楼子村还把旅游产业和农业产业有机结合,打通基地间回环道路,优化林间道路,发展“竹+花”的观赏性竹园、以笋竹采摘为主题的体验性竹园等特色旅游项目,先观竹园花海,再尝野菜农品。

  为盘活劳动力外出而导致的闲置土地,楼子村利用村集体经济在楼子村六组代家坝流转30亩土地,建起食用菌种植基地,还建成450平方米赤松茸初加工厂房,配置日烘鲜菇1吨以上烘烤设备1套,配置日处理3吨左右的鲜菇生产线1条,建成20平方米保鲜冷库1间。同时根据季节变换轮种西瓜、高粱等经济作物。

  “该基地每年为农户实现土地流转收益1.8万元,实现务工收入20余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余元。”楼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建蓉介绍道。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楼子村立足资源禀赋,强扶持、固基础、延链条、拓空间、提效益,持续巩固特色产业,吸引了大批村民回乡创业。村民唐典国回村流转200亩土地发展小龙虾养殖,村民张凤忠流转30亩土地发展中药材种植……

  如今的楼子村,一项项富民产业,构建起特色农业的四梁八柱;一批批带动力强的高质量项目,带动农业产业升级;一家家辐射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走上富裕之路;一个个地域特色品牌,开辟了农特产品通往市场的绿色通道。

  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产业发展蓬勃向上、社会治理平安和谐,楼子村扮美了“面子”,厚实了“里子”。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张建蓉介绍,未来楼子村将持之以恒、接续奋斗,深化实施“十百工程”,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奋力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乡镇农村
   第04版:文艺副刊
强支部 美环境 树新风 兴产业
党建引领村村培育起优势主导产业
今年以来耕地恢复补足30余亩
“五进两推”活动走进兴旺村
蔬菜增产小妙招:多喷点醋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