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8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忠县一返乡大学生捡到万元现金之后,立马拨打了110,他说——
“从小到大,父母和老师都是这样教我的……”
钟舟

  本报记者  钟舟

  “小杨同学,元宵快乐!再次谢谢你把我的钱袋捡到并交到派出所哦!”2月24日,正值元宵佳节,家住花桥镇宝胜村的张君华给就读温州理工学院的忠县籍学子杨雨锟打去电话,表达对他拾金不昧的感谢之情。

  2月20日,杨雨锟随父母回忠县花桥镇老家走亲访友。途经大柏村八组(小地名:庙湾)时,杨雨锟突然看到地上有一个破旧的手提布包。他好奇地用脚踢了一下,感觉里面装有东西。

  “当时一打开就惊呆了,里面叠放着整整齐齐的钞票,估计有上万元。”杨雨锟回忆。除此之外,里面还放有十几张银行卡及身份证。身份证信息显示,失主是花桥镇宝胜村七组的张君华。

  “弄丢了这么多钱,还有这么重要的证件,失主肯定十分着急,我们必须马上找到她并把包给她。”杨雨锟对父母说。父母也非常赞同,但又犯了难:自己一家人对这里人生地不熟,寻找失主的难度较大。于是,在父母陪同下,杨雨锟把包送到了忠县公安局花桥派出所。

  正在值班的花桥派出所所长黄文俊听了杨雨锟描述的事情经过后,立马安排民警在内部系统里查找,很快联系上了正惊慌失措的失主张君华。张君华接到民警电话时,喜极而泣。

  十多分钟后,张君华火急火燎地赶来。清点完所属钱、物,得知是返乡大学生杨雨锟捡到并上交到派出所后,她拉着杨雨锟的手连声道谢,还当场拿出500元钱作为感谢费,但被杨雨锟婉言拒绝。

  原来,张君华和丈夫在花桥场镇从事小本生意,当天包里的12000多元现金,是他们准备支付门面租金的钱。当天中午,夫妻俩骑三轮车出去拉货,包就放在座位旁边,但不知何时丢失。

  “从小到大,父母和老师都是这样教我的,别人的东西不能要!何况还是那么多辛苦钱!”记者电话采访时,已返校的杨雨锟说,他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他相信社会上大部分人都会这么做。

  编后语

  拾金不昧,不仅体现出一座城市市民的文明素养,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缩影。一次拾金不昧的行为虽然看似普通,却折射出杨雨锟的高贵品行,展现了他的家庭和学校在思想品德教育上所取得的实际成效。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大家文明一小步,推动的便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步。凡人善举,彰显着温暖的正能量。也正是这一个个闪光的文明之举,成了文明城市一道道靓丽风景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乡镇农村
   第04版:社会民生
“从小到大,父母和老师都是这样教我的……”
有问有答
楼院“议事会”
横穿公路酿事故 行人车辆均担责
楼道禁放电动车
公司不给员工缴社保?不但违法,还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遗失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