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4年坚守绘就爱心航迹
——“中国好人”秦大益、曹利芳和“渝忠客2180”客轮的故事
  忠县西山码头,秦大益、曹利芳帮菜农挑菜上岸。

  曹利芳、秦大益在核查船舶安全登记簿。

  秦大益驾驶“渝忠客2180”客轮。

  曹利芳在船上给菜农发放爱心早餐。

  秦大益帮年迈菜农挑菜。

  曹利芳为爱心网友代购蔬菜。

  11月12日上午,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湖北省十堰市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忠县“洋渡至忠州”客轮“渝忠客2180”船长秦大益、合伙人兼售票员曹利芳获评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

  秦大益今年46岁、曹利芳今年43岁,两人合伙经营“渝忠客2180”客轮,一人开船,一人售票。14年来,面对水路乘客锐减、经营入不敷出的窘况,秦大益、曹利芳两人坚守对乡邻的承诺,坚持每天按时出船、返航,风雨无阻运送他们往返洋渡和县城;尽管燃油价格持续上涨,但他俩坚守对300多名菜农的承诺,票价多年未涨一分;收到爱心善款后,他俩坚守对爱心网友的承诺,一笔笔如实记录,并一分不少地兑付给受助对象……他俩以“渝忠客2180”这艘被称为三峡库区“最后的水上公交”的乡间客轮为平台,从水上到岸边,从网上到线下,以微光汇聚大爱善行温暖人心。2024年5月,14年默默坚守的秦大益、曹利芳走红网络,他们信守承诺、以诚待人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中央主流媒体报道,感动着万千网友。

  图文/记者 毛世洲

  “只要有一名乘客,我们就不会停航”

  忠县洋渡镇位于长江之滨。“渝忠客2180”客轮的航线为“洋渡至忠州(即忠县县城)”,这艘客轮是当地人到县城的重要交通工具。

  秦大益出生在洋渡镇渔洞村,爷爷、父亲都曾在长江打渔、载客谋生。1996年,秦大益的父亲遭遇撞船事故去世。“那天早上大雾,母亲劝他别出船,但父亲回了一句‘只要有一个人走,船家就要动船’后,执拗地开船出发了。”秦大益清楚地记得父亲生前最后说的这句话——这也是父亲平时经常说的一句话。

  父亲意外去世后,乡邻们搭船变得很不方便。彼时,秦大益的爷爷年迈,弟弟年仅12岁。看着大家期待的眼神,刚上中专的秦大益决定继承父亲遗愿,回家接替父亲开船。父亲的意外去世,让秦大益深知安全的重要性,每次起航、返航他都慎之又慎。

  洋渡镇至县城长江沿线,有不少菜农进城售卖蔬菜等。10多年前,秦大益和同村村民曹利芳各出资50%,合伙购买了“渝忠客819”客轮,搭载菜农进城。他俩一个开船、一个售票,陪伴着菜农们来来往往。

  这艘客轮限载50人,因蔬菜、水果、畜禽等体积较大,无法满足菜农出行。2013年,秦大益和曹利芳商量后,卖掉旧船,举债70万元购买了“渝忠客2180”客轮。这艘客轮不仅荷载140人,而且船舱宽敞,方便摆放背篓、箩筐等。

  洋渡至忠州航程约2小时。2016年,途经洋渡镇的沿江高速公路通车,洋渡镇至县城车程仅需50分钟。如此一来,水路客源不断减少,经营该航线的船主纷纷上岸改行。

  不过,因为客车容量有限,且摆放不了背篓、箩筐和活禽等,加上票价较贵,不少菜农仍选择搭船进城。

  “曹妹儿,你们这船要继续开下去吧?不然,我们的菜今后啷个运到城里去哟!”那段时间,曹利芳检票时,经常有菜农这样试探着问。

  面对这些和自己父母年龄相仿的菜农期待的眼神,曹利芳斩钉截铁地回答:“只要还有一个人进城卖菜,我们就一定会开船接送!”而在船长秦大益那里,菜农们也得到同样语气坚定的回答,大家渐渐安下心来。

  就这样,为方便300多名年迈的菜农,秦大益、曹利芳选择继续坚守“渝忠客2180”客轮。他俩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出船达363天。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两人还要轮流在船上守夜。

  “只要我们开一天船,票价就不会上涨”

  一艘客轮,方便着300多名菜农,也担负着两家人的生计。出一趟船,燃油成本约600元,每张全程船票售价12元,每天至少得有50名全程乘客才能保本。但菜农并非天天有菜卖,很多时候,每天的乘客只有一二十人,还包括不少短途乘客。

  “最少的时候,乘客数量两只手都数得过来。”收入多少、支出多少,这道算术题太简单,秦大益和曹利芳不能不算,但也不敢细算——算得太清楚,他们也许就坚持不下去了。当时,有两个选择摆在他俩面前——卖船上岸另谋生路,或是继续亏本干下去。

  那段时间,每到新学期,秦大益都要向亲戚借学费给上大学的儿子。而曹利芳不仅未承担家庭开支,每月甚至倒要丈夫接济。“生意这么差,咱们到底是继续开,还是把船卖了哟!”秦大益经常找曹利芳商量。“说实话,这么多年来,‘渝忠客2180’早已成为一个大家庭,那些老年人和我们谁也离不开谁了。可能下个月会好点吧……”曹利芳这样回答,其实心里也没底。

  “曹妹儿,现在生意很差,大家都看得到,你们可以涨点价嘛!”“我们坐船要方便一些,就算涨到和客车一样的价,我们都能接受。”……售票时,不时有菜农建议上调船票价格,但都被秦大益、曹利芳婉言谢绝。

  在他俩看来,这些老人的收入本来就微薄,如果船票再涨价,老人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蔬菜、水果,悉心养殖的鸡鸭就没赚头了!

  “只要我们开一天船,票价就不会涨一分。”面对许多菜农主动提出的涨价要求,秦大益和曹利芳坚守初心,不为所动。

  洋渡至忠县县城的客车票价为18元。10多年来,“渝忠客2180”客轮一直按该船下水时全程12元/人标准收取船票,不曾涨价。秦大益和曹利芳的这一善举,深深感动着300多名菜农。

  “你们的爱心,我们会不打折扣地传递到位”

  一边是割舍不下的卖菜老人,一边是每况愈下的收入,秦大益和曹利芳没有想得太多,在“渝忠客2180”客轮上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

  行船途中或在码头等候菜农时,秦大益和曹利芳就用手机记录长江美景,拍下菜农上下船的视频,打发时间。2022年夏天,他俩将这些视频发到短视频平台,峡江风光和浓浓烟火气引来极大关注,网友纷纷点赞。本地网友则希望购买到船上的新鲜蔬菜、水果、土鸡鸭。在网友建议下,秦大益与曹利芳在船上开起直播,推介三峡风光的同时,推荐菜农们当天待售的农副产品。

  在曹利芳直播时,有网友了解到不少菜农除去船票、吃饭开销后,卖菜收入所剩无几,便慷慨解囊轮流“包船”——将费用转给曹利芳用于支付全船菜农的船票,并委托她为菜农提供免费早餐,有时甚至出现多名网友抢着“包船”的情况。船票多少钱、早餐支出多少、节余多少,曹利芳将网友转来的钱一笔笔记着,随时向网友反馈。

  在两人的直播影响下,“渝忠客2180”客轮成为网红船,其停靠的忠县西山码头也成为网红码头,许多市民每天早上等候在此买菜。遇到雾天客轮晚点,或下雨天顾客较少,造成蔬菜滞销,直播间的爱心网友便委托秦大益与曹利芳将菜农剩下的菜全部买下,转捐给环卫工人和敬老院、特殊学校等。每一次,他俩都如实过秤,及时将蔬菜捐至指定单位或群体。

  一名网友在直播间看到洋渡镇金竹村9岁留守儿童陈某倩家仍在使用旱厕,便捐资2万元委托曹利芳帮助其修建冲水卫生间,并捐赠1万余元物资,还按月给小女孩支付1000元生活费。曹利芳把每一笔捐款和每一笔支出都详细记在笔记本上,定期向捐资人公开账目。

  “网友那么信任我们,我们决不能从中揩油。”秦大益说。秦大益和曹利芳每天晚上都会将当天直播间爱心人士捐赠的钱物送达指定的受助个人或单位。

  目前,秦大益在某短视频平台的粉丝量达264.8万人,曹利芳的粉丝量达111.3万人。他俩不但通过直播帮助菜农快速销售农副产品,还汇聚起万千网友的爱心。网友捐赠的善款善物,秦大益和曹利芳都会详细记录,并通过直播方式让全网共同见证爱心传递过程——“你们的善款,我们会一分不少地及时兑付;你们的爱心,我们会不打折扣地传递到位”。

  一句承诺就是一份责任,一份责任就是一种使命。14年来,坚守对乡邻的承诺、对菜农的承诺、对网友的承诺,秦大益和曹利芳驾驶“渝忠客2180”客轮,载着满船烟火气和人间真情,用诚实守信绘出美丽的爱心航迹,成为三峡库区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中国好人”秦大益、曹利芳和“渝忠客2180”客轮的故事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社会民生
14年坚守绘就爱心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