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金龙
《话说忠州》由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再次出版,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之所以要强调一遍“再次出版”,并表示“可喜可贺”,一则是因为本次出版是该书的第三次修订版,自然蕴藏着作者对该书的用心、用情、用力和对做学问的严谨态度;二则实在是因为该书大受欢迎,前两版市面上已然绝迹,几无可寻。笔者收藏的前两版均被文友“借走”,却毫无归期可言。凭借如此“魔力”,说明《话说忠州》的的确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话说忠州》是体系化研究忠县地方文化的首部开山之作。它的创作意义和价值非常值得肯定和挖掘。
地方文化专著通过对本地历史文化的系统整理和记录,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话说忠州》研究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很多的研究史料恐不为读者知晓或见到。这种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大量梳理和钻研,不仅保存了忠县珍贵的文化遗产,也为后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话说忠州》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填补了忠县地域文化研究的空白,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和资料。地方文化专著对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能够增强人们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通过对《话说忠州》的阅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忠县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增强对忠县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同时,该书在教育领域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作为教材或参考书,帮助学生和研究者了解地方历史和文化,培养他们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人们对忠县文化的探索和研究热情,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值得肯定的是,这本地方文化专著并没有贯以《忠县文化研究》这样宏大的书目,而是以“话说”这样看似聊天的方式谋篇布局,这不仅仅体现了作者治学的严谨态度,也反映了作者谦虚的品格。“话说”而已,非定论,有充足的探讨空间。
《话说忠州》是一部讲好中国故事、忠县故事的典范。书中融入了许许多多忠县历史故事、人物故事,用丰富的素材、生动的语言、灵活的笔触重塑了忠县形象,帮助读者真正地走进忠县历史、融入忠县生活、了解忠县精神,从而形成忠州人自己独有的“文化自信”。如作者在第一章《巴人起源 清江悲歌》里,深刻剖析巴人族群分支,得出“第四支以白虎为图腾最有影响和生命力的白虎巴人,长期生活在重庆三峡地区,忠州巴人就属于这一支”,让忠县人找到了真正历史原点。第四章《刎首留城 名垂青史》对巴蔓子的忠、信两全予以浓墨重彩和条分缕析的分析,使“忠”的品格跃然纸上,世人断无非议之理,达到了科学研究、以理服人的目的,而忠县的“忠诚”品格、城市精神也就自然而然地树立起来。
《话说忠州》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忠派文艺佳作。它着力彰显忠县“历史文物多、历史名人多、历史遗址多”的地方文化特色,以忠县历史沿革为主线,旁征博引解读忠州的古今人文轶事,反映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真正做到了“溯本求源”“言必有据”(作者语),进一步呈现了绚烂多彩的忠文化,提升了忠文化的传播度和影响力。该书契合新时代忠县文化文艺发展需要,与打造忠派文艺精品力作一脉相承,以当前第三次出版的效果看,市场需求量大,社会效益好,确是一部难得的精品力作。
《话说忠州》第三次修订版出版,幸甚至哉!
(作者单位:忠县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