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明琼
今年的5月9日至13日,是第八届联合国全球道路安全周。2005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加强全球道路安全的第A/60/5项决议,呼吁开展全球道路安全周活动,旨在提高人们对道路安全问题的重视,推动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采取行动,改善道路安全状况,减少道路交通伤害和死亡。第一届联合国全球道路安全周活动于2007年举行。从2013年起,通常每两年举办一次,一般在5月开展。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今天,让我们一起通过交通安全典型案例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掌握交通安全事故科学防范技巧,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共建更加安全、有序、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
案 例
案例一
无证驾驶出事故
2019年8月28日晚上,未成年人古某某驾驶无号牌两轮摩托车行驶至新立镇橘城路时,车辆与行人盛某某发生碰撞,造成古某某受伤、盛某某死亡。
经调查,古某某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无证驾驶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未成年人因为未经过正规驾驶培训,对交通规则知之甚少,加之自制力差,且追求刺激和速度,极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交通安全教育。
案例二
货车右转盲区易夺命
2020年7月18日上午,杨某志驾驶水泥罐车行驶至县汽车总站路口处右转弯时,因疏于观察,且未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致使车辆右前侧与行人陶某英碰撞且发生挤压,陶某英经救治无效后于当日死亡。
经调查,杨某志的违法过错行为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陶某英横穿公路是造成此次事故的次要原因。
这起案例揭示了大型货运车辆存在的特殊风险:车身长、体积大,存在多处视觉盲区;转弯时内轮差范围广,容易剐蹭碾压邻近车辆和行人;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突出。
忠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事故预防及处理中队队长李春林表示:“大货车一旦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后果往往极为严重。仅2024年,忠县涉及大货车的亡人事故就占全年总量的20.45%,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案例三
分心驾驶很危险
2021年12月22日下午,吴某祥驾驶出租车行驶至香山国际B区大门外时,车辆偏离行驶轨迹冲上道路右侧人行道并失控,与人行道上的隔离桩及行人李某淑、伯某武发生碰撞,造成李某淑死亡,伯某武受伤,车辆及隔离桩受损。
经调查,吴某祥在低头找补乘客零钱时,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驾驶,分心驾驶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分心驾驶已成为现代交通的“隐形杀手”。研究表明,开车时使用手机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概率是正常驾驶的23倍。除使用手机外,吃东西、抽烟、调节车载设备等行为都会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增加事故风险。
忠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分析相关数据发现,我县城区道路上约35%的驾驶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心驾驶行为,在年轻驾驶员群体中这一比例更高。
案例四
农村路口抢行酿惨案
2023年7月12日上午,周某成驾驶无号牌电动四轮车从涂井乡长溪村往涂井场方向行驶至一交叉路口处左转弯时,与沿国道直行的徐某平驾驶的小型轿车发生碰撞,造成两车受损,周某成受伤严重,经抢救无效后于当日死亡。
经调查,周某成驾驶电动四轮车在路口处转弯时未礼让直行车辆先行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徐某平驾驶机动车经过路口时非但未减速,反而超速行驶是次要原因。
这起事故暴露出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农村地区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对路口抢行、超速等违法行为危害性认识不足。
据统计,忠县农村地区交通安全事故占全县总量的65%以上,交通伤亡事故有三分之二发生在农村地区。
案例五
闯红灯引发悲剧
2025年4月9日下午,李某龙驾驶两轮电动车沿县城环城路从沙田中桥往县汽车总站方向行驶至中博鸣玉红绿灯路口处时闯红灯通行,与从路口右方正常驶来的苟某飞驾驶的两轮电动车发生碰撞。车祸造成二人受伤,车辆受损。
经调查,李某龙不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负全部责任。
电动车因其便捷性成为忠县居民重要的代步工具。目前,忠县电动车保有量已突破6万台。同时,电动车交通安全事故也呈高发态势,占全县交通安全事故总量的60%以上。其主要违法行为包括:闯红灯、逆行、违规加装、违法载人、不戴头盔等。李春林说:“电动车被称为‘三高杀手’,即高事故率、高受伤率、高死亡率。交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管理,驾驶员也应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教 训
六大高风险驾驶行为与防范对策
超速行驶——马路上的“头号杀手”
长期以来,超速驾驶位居交通安全事故原因首位。在忠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统计的亡人事故中,约18%交通安全事故与超速有直接或间接关系。车辆速度提升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驾驶员视野变窄,辨认距离缩短;制动距离呈几何级数增长;一旦发生碰撞,事故严重程度急剧上升。研究表明,时速50公里碰撞,行人死亡率约为20%,而当时速增至80公里时,死亡率飙升至60%以上。
针对超速问题,忠县采取“人防+技防+物防”综合治理策略。交管部门在全县事故多发路段增设区间测速系统和移动测速点,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全天候监控。同时,在校园周边、居民区等特殊区域推行“交通宁静化”设计,通过减速带、提醒标志、路面突起、窄化车道等工程措施强制降速。
酒驾——对生命极度不负责任
酒精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判断力、反应速度和车辆操控能力。血液酒精浓度达每毫升20毫克时,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风险会增加1.5倍;达到每毫升100毫克时,事故风险激增数倍,驾驶员会完全丧失对危险情况的正常判断。
忠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始终保持对酒驾“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建立“周末集中查+平日突击查+重点时段专项查”全时段查处机制。近年来,我县通过深入单位、企业、社区、学校、乡镇等开展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活动,群众拒绝酒驾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疲劳驾驶——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
驾驶员长时间连续驾驶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甚至短暂睡眠,这些状态与酒后驾驶同样危险。据统计,24小时未睡后的驾驶行为,极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货运驾驶员、长途客车驾驶员和夜班出租车驾驶员是疲劳驾驶的高危人群。
忠县针对疲劳驾驶实施了多项干预措施:在国省道沿线设置4处“交通执法服务站”,提供免费休息场所;为全县1200余辆重点客货运车辆安装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实时监测驾驶员状态;通过货运企业监管平台,对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进行动态监控。2024年,忠县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同比下降15%。
分心驾驶——智能时代的新隐患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开车使用手机已成为交通安全事故增长的新诱因。数据显示,看一眼手机平均需要3秒钟,以60公里时速计算,相当于盲开50米,这50米内发生任何突发情况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除手机外,吃东西、抽烟、与乘客热烈交谈等行为同样会分散驾驶员注意力。
针对这一问题,忠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通过高清电子眼抓拍驾驶员开车使用手机行为,以“处罚+教育”的方式进行惩戒;联合教育部门开展“驾驶不接打手机”校园宣传活动,覆盖全县所有中小学校,有效增强了家长的安全驾驶意识。
不系安全带与不戴头盔——将保护措施抛诸脑后
安全带和头盔是交通安全事故中保护生命的最后防线。正确使用安全带可使事故死亡率降低50%,而安全头盔能减少70%的头部伤害风险。然而,许多驾乘人员因嫌麻烦或心存侥幸忽视这些基本的防护措施。
忠县通过“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大力推广防护装备使用。2024年,我县共查处未系安全带行为255起、未戴头盔行为3067起。我县还联合保险公司,送出爱心头盔800余个。目前,头盔佩戴率已从行动前的不足60%提升至90%。
交通规则意识淡薄——缺失安全出行的前提
许多交通安全事故源于对交通规则的漠视,如闯红灯、逆行、不按规定让行、随意变道等。这些行为打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增加了不可预测的风险因素。在农村地区和中老年群体中,交通规则知识缺乏的现象尤为突出。
针对这一现象,忠县开展“交通法规进万家”全民普法活动。忠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组建11支“交通安全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面对面宣传。各乡镇积极开展“美丽乡村行”活动,通过“大喇叭+院坝会”方式向群众讲解交通规则,群众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逐渐增强。
防 治
忠县:多措并举实现交通安全事故率持续下降
近年来,忠县在驾驶员和车辆保有量逐年增长的情况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全县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较2023年下降7.14%,连续35个月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县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和全方位、多层次的交通安全防控体系。
科技赋能
构建智慧交管新格局
忠县大力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投入专项资金升级改造交通管理科技设施。在城区主要路口和事故多发路段安装244套高清电子警察系统、102套交通违法自动抓拍设备和4套不礼让行人抓拍系统,实现了对重点区域的全天候监控。这些智能设备不仅大幅提升了执法效率,还起到强大的震慑作用。
源头治理
筑牢交通安全第一道防线
2024年,全县6所驾校实行培训质量排名月度公示制度,对合格率持续偏低的驾校采取约谈、限期整改等措施。
针对重点运输企业,忠县建立部门信息通报共享制度。每季度对客货运企业的交通违法率和事故率进行排名公示,对交通违法和事故多发的高风险企业采取约谈负责人、限制车辆运营、暂停业务办理和“三追两检一挂牌”等惩戒措施。2024年,全县23家重点运输企业平均违法率同比下降20%,“三客一危”车辆承担主责的亡人事故率为零,创历史最好成绩。
车辆安全状况是治理的另一个重要源头。忠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开展机动车非法改装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电动车改装提速、加装伞篷、货车非法加高栏板等行为。2024年,我县共查处非法改装案件2795起,强制恢复原状车辆1200余台。同时,在车辆年检环节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标准,杜绝“带病车”上路行驶。
部门协同
形成齐抓共管强大合力
忠县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在忠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设立全县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整合多个部门力量,全力抓好交通安全工作。2024年,全县累计排查治理道路安全隐患点段262处,投入整改资金2000余万元。各部门职责明确又相互配合,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共治格局。
针对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问题,教育部门与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联合开展“护校安园”行动。在全县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周边增设警示标志46块、隔离护栏1452米;上下学高峰时段安排“护学岗”民警和学校保安共同维持秩序,全面落实“大手牵小手”活动,家校警联合守护未成年人安全出行。
文化引领
培育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忠县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作为交通安全事故预防的治本之策。近年来,我县不断创新形式、拓展渠道,在“平安忠县”两微一抖平台、“忠义之州” “忠州之家”等新媒体每周曝光典型交通违法和事故案例,不断增强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守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