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伯华
“以前种柑橘靠经验,现在靠数据。”近日,新立镇果农王德福指着果园里的物联网传感器说,“只有符合生产标准结出的果子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卖个好价钱。”
王德福说的“数据”来源于今年4月29日正式上线、由市农业农村委联合忠县人民政府打造的忠县忠橙产业大脑。该大脑助力忠县提升柑橘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忠县柑橘产业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发展,实现“种好果、管好果、卖好果”。
忠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柑橘种植面积达36万亩,但过去,因交通闭塞、标准缺失,果农“丰产愁销路、增产不增收”的困境持续多年。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忠县紧抓机遇,通过种植端精细化管理、物流端无缝对接、贸易端多元化拓展,构建面向新加坡及东盟市场的全链条出口体系,实现“通道+经贸+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柑橘产业国际化发展,并形成品牌化、规模化效应。同时提出“以国际通道倒逼产业升级,以出口标准重塑产业生态”的发展思路,将一颗柑橘的“国际之旅”转化为全产业链的革新动力。
“‘忠橙’在新加坡高端超市卖到每公斤12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65元),比国内贵3倍!”新加坡天赐粮源公司负责人林志强说,忠县相关企业已与新加坡金沙酒店、Cold Storage超市达成合作,产品进入120家零售终端。在2024狮城国际食品饮料展览会暨2024亚太国际食品展(FHA)上,忠橙受到新加坡国会议长以及新加坡贸工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等多位领导高度评价。
忠橙在东盟市场受欢迎,得益于严格的品质打造。近年来,忠县对标新加坡SFA(农粮兽医局)标准,编制《忠橙出口技术规程》,从农药残留、糖酸比到果径大小,32项指标均与国际接轨。建成中国首个国家柑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定21项企业标准,其中《柑橘无病毒容器育苗技术》上升为行业标准。推广水肥一体化、生物防治技术,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40%,优果率从75%提升至92%。所有果园接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一果一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种植、加工、运输全流程。尤其在生产端,通过实时采集和分析土壤成分、气候监测等各类数据,调用大脑能力中心产量估算、施肥决策、病虫害识别诊断等AI模型与算法,为果农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实现从粗放种植向精准种植、从传统管理向智慧管理的转变。
如今,忠县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这条横跨山海、直抵东盟的“黄金通道”,让忠县柑橘产业从“藏在深山无人识”到“国际市场抢着要”,品牌价值突破百亿元,实现“土特产”向“国际品牌”转型。
“过去柑橘运到东南亚要20天,现在最快2天到!”县商务委干部杨密说,目前忠县柑橘出口已构建“陆海联运+跨境班车+航空直飞”立体物流体系。其中,陆海联运8天可直达新加坡,物流成本降至1元/公斤;开行的“忠县—东盟” 跨境班车,让至越南、缅甸的运输时间缩短至3天;与顺丰、邮政合作,重庆江北机场直飞新加坡,全程仅需2天。2024年,忠县柑橘出口量突破4500吨,同比增长67%,成为重庆柑橘出口“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