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降噪有方,忠县破解广场舞“分贝难题”

  本报记者 严皓溢

  5月9日清晨,忠州广场上响起音乐声,数十位阿姨踩着音乐鼓点翩翩起舞。

  “以前广场上的舞队多,音响声音一个比一个大,整个广场闹麻了,孩子在家都没办法写作业。现在好了,不仅分了时段区域,连音量都变小了。”家住忠州广场附近的居民王女士说。

  广场舞以其独特的活力与热情,成为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广场舞的蓬勃发展,如何让广场舞“声”入人心不扰人?忠县积极探索这一城市治理的新课题,在因地制宜提供广场舞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场地的同时,加强有声娱乐健身活动及群众文艺团队管理,有效破解广场舞“分贝难题”。

  源头管控,降噪对“症”下药

  “占地多,音量大”已成为许多人对广场舞的刻板印象。广场舞在丰富部分群众的业余生活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了影响。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忠县各乡镇(街道)积极组织广场舞团队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广泛宣传《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明确告知开展广场舞活动,如果发生扰民行为并遭投诉,经屡次警告拒不整改、引发严重后果的,会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

  “我们全面梳理2024年以来的警情,按照噪声投诉每月3次以上部位为噪声污染源管控点,派出所110噪声警情达县局警情总量的20%及以上为噪声污染管控区,现已划分北山广场、忠州广场、半月广场3个区域。”县公安局工作人员介绍,2024年,共收到广场舞噪声警情30件,民警口头教育改正27件,书面教育训诫3件,噪声污染源正得到有效管控。

  精准施策,划定活动边界

  针对广场舞缺乏管理标准的问题,忠县明确规定了广场舞活动的时间范围,要求每日早上7点前和晚上9点后不得开展广场舞活动,避免影响居民休息,并明确音响设备音量标准,如白天不超过60分贝、夜间不超过50分贝。

  同时,县公安局联合县住房城乡建委等部门和属地社区,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划定专门区域,确保广场舞团队与其他活动群体互不干扰。

  “以前跳舞都挤在一起,音乐声还相互影响,声音特别嘈杂。现在有了规范的场地,大家都遵守规定,也不用担心影响别人,跳舞更舒心了。”广场舞爱好者陈阿姨说。

  宣传引导,促进文明共舞

  近年来,忠县通过建立“巡查+宣传”的模式,在重点时期、时段、区域开展噪声防治宣传巡逻,对潜在噪声制造者等群体开展法律宣讲,对各场所管理者、经营者、参与者等重点群体和人员开展法律宣传。通过标语、横幅、海报、公告栏、LED屏、社区(驻村)民警居民QQ群、微信群等宣传方式,广泛宣传社会生活噪音的危害、防治法规,对屡劝不改的噪声扰民等违法行为依法处置。

  “针对各镇街广场舞队,我们每年对200余名广场舞队骨干开展培训,并每年举办全县广场舞展演选拔赛,近30支广场舞队伍600余人进行集中展示,将选拔出来的优秀队伍选送参加全市广场舞展演。”县文化旅游委工作人员说,通过培训和活动,能引导广场舞爱好者规范活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凝聚静音降噪、宁静文明的社会共识。 

  如今,在忠县的各个广场、公园,广场舞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整齐的舞步、跃动的节奏,诠释着城市文明的温度,实现了广场舞从“扰民难题”到“文明窗口”的完美蜕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文艺副刊
忠橙“国际之旅”逼柑橘产业提质升级
降噪有方,忠县破解广场舞“分贝难题”
火蜥蜴生物质成型燃料项目加快建设进度
陪妈妈过节
智慧化精细化破解城区“停车难”痛点
石宝镇的余芳、李忠平,你们32年前的朋友来忠县寻你们了
土地房屋权属登记询异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