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华平
驻村两年多,黄波给忠县东溪镇兴旺村的干部群众留下了一个深刻印象——“轴”。
2023年5月29日,34岁的市纪委监委信访室干部黄波背着行囊来到兴旺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上任伊始,黄波揣着笔记本,挨家挨户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他拉着村民的手,重复说着一句话:“我是组织派来驻村的干部,有啥难处跟我说,我来就是为大家办事的。”他一边说,一边将名片分发给大家,嘱咐大家有事就打上面的电话。
“这个年轻人,落教不?”“在市里坐办公室的,到乡下吃得了苦吗?”……黄波前脚离开,村民们就议论纷纷。
跑完全村,黄波的笔记本上记满村民们反映的各种情况。他一遍遍翻看“民情账”,暗下决心:本子上记的事,要一件一件清零。
修建农副产品销售中心——
将不行变成可行
“黄书记,村里要是有个农贸市场,我们销售农产品就方便多了。”走访时,有村民这样提议。
其实,村“两委”不是没有想过这件事,但一直没有解开选址、用地、资金等难题。“不能再等了,这事我来牵头办。”黄波带着相关材料就往县城跑。
资金是最大的难题。工程造价预算近200万元,实际争取到的资金只有96.5万元。因此,项目迟迟未动工,质疑声四起。
夜里,黄波盯着设计图纸和预算报表眉头紧锁。坚持干,工程可能会烂尾;就此放弃,前面的投入就白费了,村民们也会大大失望。
黄波和村“两委”干部商量后,请来设计方优化方案、重新预算。随后,像买商品一样货比三家,对比选择施工单位,还发动村民出工出力。一名打算承包工程项目的建筑商听了黄波的报价后,心里暗暗叫苦:真是个“铁算盘”!
“项目施工期间,黄书记像钉子一样,天天‘钉’在工地上,安全、质量、进度样样都过问。皮肤晒得黝黑,鞋底也磨穿了。”兴旺村党支部书记王兴萍谈起黄波这股“轴”劲儿,眼里满是钦佩。
今年5月,位于忠信大道旁的兴旺村农副产品销售中心建成,集交易大厅、管理办公室、公共厕所、超市、广场于一体,还搭建了200平方米的膜结构停车棚,配套4桩8枪新能源汽车充电站。
6月6日农副产品销售中心运行那天,村民们背着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乐呵呵地从四面八方来“赶集”。兴旺村老党支部书记向儒学摸着光洁的墙面,声音哽咽道:“终于建成喽,黄书记让我们村的农产品有地方‘出嫁’喽!”
为村民讨回民事赔偿金——
将承诺变成现实
“要不是黄书记劳神费力地帮我们,说不定这赔偿款就打水漂了。”说起黄波帮村民追讨赔偿款的事,兴旺村四组村民李光华夫妇眼里噙满泪水。
10年前,李光华的儿子跟着施工队为一户村民修建房屋时意外致死,留下一个3岁的孩子。法院最终判决,施工队负责人和户主承担民事赔偿28万元。
很快,李光华拿到第一笔赔偿款10万元,此后又陆陆续续拿到10万元。但到2024年时,施工队负责人仍有8万元赔偿款未支付。李光华和妻子多次索要无果后,认为“希望很渺茫”。
看到两位老人忧郁的眼神,黄波承诺会尽最大努力追回这笔钱。他反复与当事人沟通,但当事人以各种理由搪塞,以为黄波遭遇多次碰壁后会自动放弃,没想到这反而激起黄波骨子里的那股“轴”劲儿。
最终,在黄波的不懈努力下,李光华夫妇拿回了剩余的赔偿款。
“黄书记是个‘直肠子’,心里没有弯弯绕绕,嘴上也没有花言巧语。他向村民承诺的事,想方设法也会兑现。”驻村工作队队员唐春新和杜泓良在工作和生活中也真切感受到黄波身上的“轴”劲儿。
正是凭着这股“轴”劲儿,黄波笔记本上的“民情账”,一件件有了着落:他带着队员化解土地纠纷,为63户村民讨回被拖欠4年的30余万元土地流转费,让136亩面临荒芜的土地回到村民手中;他牵头与燃气公司相关负责人数次洽谈,把燃气工程安装费用压到最低,让蓝色火焰在300多户村民家的厨房中升腾;他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为村里安装、更换、维修36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村民回家路;他还争取资金为村集体130亩果园修建产业便道、安装灌溉设施。
…………
村干部和村民们都说,如果黄书记不“轴”,村里哪有这么多变化?
带着4岁女儿驻村——
工作家庭两不误
今年春节后,兴旺村群众发现有个小女孩常跟在黄波身边。一打听,才知道是黄波4岁的女儿。黄波的家在重庆主城,孩子不是应该在市里的学校上学吗?咋回事儿?
村民们其实不知道,来兴旺村驻村这两年,黄波心里装着很多鲜有人知的“秘密”。
来兴旺村不到两个月时,黄波的父亲因不慎摔倒去世。回老家办完丧事,黄波便带着对父亲的怀念和愧疚匆匆赶回兴旺村,一头扎进工作中。
黄波的家在渝中区,妻子在北碚区上班,女儿从小由岳母照顾。听说黄波主动申请驻村,妻子心里有想法:“家里有老有小,远山远地咋顾得过来?”黄波坚持自己的选择,妻子只好默认了他的“轴”劲儿。
朋友劝黄波,正好利用驻村之机托人找关系将妻子调回离家近的地方上班,方便照顾孩子和老人。黄波却说,自己是一名纪检干部,公私一定要分明。朋友摇头:“真‘轴’!”
今年春节期间,黄波的岳母因癌症离世,照顾女儿的事摆在夫妻俩眼前。妻子跨区上班,早出晚归,接送孩子上学放学肯定不现实。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黄波决定带着女儿驻村。
每天起床后,黄波将女儿送到县城的幼儿园上学。下午,他忙完之后再将女儿接回村里。晚饭后,黄波牵着女儿在村道上散步。夜里,他会给女儿讲故事,直到她进入梦乡。 周末,黄波到群众家走访,女儿牵着他的衣角,成为他最温暖的陪伴。
“如果黄书记向组织提出换一名干部来驻村,组织一定会考虑他家庭的实际困难。但他没有提出,还承诺不会因为带着孩子而影响驻村工作。事实上他做到了,太不容易了。”东溪镇人大主席孙秀萍说,“黄书记的这个‘轴’劲儿,让干部群众都很感动。”
两年驻村时间很快过去,一幕幕工作和生活场景在黄波脑海中不停闪现。“虽然亏欠了家人,但乡亲们淳朴的笑脸留在了我的脑海中,而且会伴随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黄波有感而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