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羊华 实习生 都予润
核心提示:
长江奔流至重庆,以山为卷、江水为“墨”,写就了水清、岸绿、景美的“千里江山图”。在这幅壮丽的画卷中,被山麓和江湾环抱的忠县,有了“挥毫泼墨”的新构想——打造百里临江画廊。
这是忠县紧扣“加快打造三峡库区特色中等城市特色产业集群县域样板”总目标,聚焦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景区、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统筹规划,推动城乡风貌建设,彰显“三峡留城·忠义之州”独特魅力的融合“画作”,请跟随第1眼TV-华龙网记者走进百里临江画廊,一起感知忠县的人文底蕴和发展底气。
忠县建设百里临江画廊,不仅治“表”还注重治“里”,将城乡融合发展也纳入其中,城市更新、绿色农业和生态工业,组成了一幅活力四射的“山水画长卷”。在这样严苛的要求下,污水处理厂关停后可以成为高品质城市广场,下足治理功夫;柑橘种植既致富又护岸,实现大巧不工;工业园区污染项目一个不要,主打绿色工业,一起来看忠县是怎样画好“工笔画”的。
“画”城
城市更新,污水处理厂变广场
用“变废为宝”赋能城市更新,忠县打开了绘制百里临江画廊的新场景。
建设中的忠义广场,前身是忠县最大的污水处理厂。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在现场看到,施工机械正紧张地吊装建筑材料和景观树木,广场建在原有的坡地上,有多层“架空层”,目前正在进行平街地面的施工与绿化。
施工方忠县通达公司董事长闫波透露,忠义广场为圆形构造,“圆心”将矗立“义”字造型的雕塑,象征忠县的“忠义”文化,广场一直延伸到江边,成为百里临江画廊的新景观。
滚滚长江在忠县拐了几道弯,勾勒出了半岛、江心岛和山城的山水城市架构。
白居易曾在此为官,多出忠臣良将,这就是古老忠县的城市底蕴。但城市老了也需要“更新”,否则无法满足群众对安居乐业的需求。为此,忠县不断推动城市向新、向美转变。
“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白居易不仅“咏绿”,还带领百姓在东山坡栽花种树。如今,古诗里的“东坡”已被打造成为东坡花园,像这样的口袋公园,在百里临江画廊已分布了40余座。
城市更新另一个重要工作是“旧改”,忠县已启动76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改造面积达398万平方米,房屋外墙砖、空调架等安全隐患整治面积超15万平方米。
忠州老城片区老旧小区通过连片集中打造,有效保护了历史风貌的同时,形成了具有忠县辨识度的文旅新名片。遵循这一理念打造的“三峡留城·忠州巷子”,成功创建市级休闲旅游街区,还获评全国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重庆市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
“画”绿
培育绿色农业,荒山变“金山”
百里临江画廊建设,对沿岸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忠县的解题思路是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打造地域多元旅游产品。以独珠江村、三峡橘海为示范,发展智慧农业园、农事体验基地,加快融入龙溪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动柑橘等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忠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申报“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
由三峡橘海和三峡橘乡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组成的“中国柑橘城”,是忠县柑橘核心产区。
忠县果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忠县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深入践行“绿(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速推进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在沿江坡地大力发展柑橘、笋竹等特色产业,并打造了“忠县柑橘产业大脑”,通过数字赋能,实现绿色种植。值得一提的是,发展特色农业有一举三得的效果,既护坡,又治岸,果农也获得了收益。
来自忠县农业农村委的数据显示,长江忠县段两岸荒山变“金山”,全县36.5万亩柑橘产业带动20多万名果农增收,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高质量与绿水青山高颜值相得益彰的生态富民新路。
主打绿色发展的百里临江画廊,对环境保护也提出了严苛要求。为此,忠县协同防治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严控工业废气、扬尘,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340天以上、PM2.5浓度不高于28微克/立方米。通过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强化了入河排污口排查并建立黑臭水体监管长效机制,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77%以上。
在岸线提质方面,忠县快速推进石宝滨江岸线、悦珑湾岸线修复治理,实施了汝溪河、㽏井河、渠溪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通过全面落实林长制,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16.3万亩。
山更绿,水更美。现代化新忠县的绿色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在百里临江画廊之上。
“画”廊
百里核心资源串起发展动线
以百里临江画廊为主轴,忠县串联起城区、景区、工业园区等核心资源,形成了发展动线,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忠县相关负责人告诉第1眼TV-华龙网记者,该县沿百里临江画廊布局绿色产业,有多个方面的优势。
在产业底座构筑方面,忠县工业园区获批市级绿色园区,是全市唯一获评的县级园区,入园企业数150家以上,已完成企业绿色智能化改造26家,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发放绿色贷款22亿元、增长33%,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22%、万元GDP能耗下降4%;在要素配套方面,强化乌杨新区基础建设,启动沥青码头、燃油加注码头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黄谷220KV输变电工程,加快磨子产业园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提速G50忠县南收费站改造;在数智赋能方面,启动了智慧园区、智能仓储物流、园区停车场充电桩项目,并完成了科技人才培育中心的建设。
在港口功能拓展方面,新生港作为长江上游首个万吨级港口,正着力建设智慧物流园区,以“港城联动”为特色,加强与周边省市商贸合作,累计货物吞吐量超过千万吨,预计到2027年港口货运年吞吐量将超过800万吨。
忠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第1眼TV-华龙网记者,园区沿江布局,对园区环保达标和企业的零碳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环保部门的帮助下,园内建设了专用污水处理厂,确保处理后的工业用水能循环或无害化使用。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从忠县发展改革委、经济信息委了解到,该县正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谋划推动园区产城融合,着力打造新能源材料、化学药品两个百亿级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并成功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锂电新材料产业集群,已建成全国最大的NFC橙汁加工中心、全国最大的柑橘智能分拣车间,西南地区单厂最大液化天然气加工处理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的面业加工基地,全市农产品冻链物流基地等。
产业有活力,城市才有魅力。
忠县相关负责人说,百里临江画廊建设,在多个维度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了动能。
美丽县城建设呈现新气象。做靓了一江两岸滨江风景线,建成1个现代社区、1条风景大道、1个商业中心等标志性特色风貌名片,更新提质三公里街区风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5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3.5%。
美丽城镇建设实现新提升。打造了沿线美丽城镇4个,提升临江沿岸建筑风貌和品质,场镇环境得到长效治理,小城镇“小而美”的气质风韵更加凸显。
美丽乡村建设展现新面貌。建成了巴渝和美乡村重点村6个,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2条,建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18.3万亩以上,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巴渝村景。
美丽庭院建设迈上新台阶。通过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了人居环境示范点,建设院落微治理示范院落14个。
从城市品质提升,到农旅融合,再到绿色产业,都被一一“画”进了“百里临江画廊”,为忠县加快建设50平方公里、50万人的“双50”城市注入了强劲动能。
记者手记
人们喜欢到美术馆、书画院赏画,是因为里面汇集了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忠县百里临江画廊,就是按照这一思维,将散落在长江黄金岸线的文化旅游、山水城市、绿色农业、低碳工业等资源串接在一起,形成了具有忠县辨识度的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和“新展厅”,并且按照这一构想,脚踏实地将愿景建设成为了“实景”,这幅“画”画得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