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通,百业兴;公路畅,百业旺。去年,我县坚持大交通促大发展的理念,全面提升农村公路质量,改善农村群众出行条件。
打通农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现在等车有地方,不怕日晒雨淋,客车又多,以前哪有这么方便哦!”近日,在乌杨街道晏家山农村客运招呼站,乌杨街道曹家社区居民陈孝珍一边等候客车,一边向同伴感慨。
去年,我县县域公路不断提质延伸,新增新立—华福、申高加油站—友谊、彭家垭口—牟家河、磨子场—堰口垭口、城区—天子山等5条农村客运线路,建成17个农村客运招呼站,形成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农村客运站点网络体系,不仅解决了当地村民“出行难、赶车难、候车难”,还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客运秩序。
乌杨街道杨峰村位置偏僻,道路泥泞,村民出行十分不便。2017年以来,我县对杨峰村部分道路提质改造,积极建设盘山公路,新修断头路、连村路,畅通了杨峰村农村公路的“毛细血管”,造福该村及其附近4000余人。
像杨峰村一样受益于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村(社区),不在少数。
三峡库区蓄水以后,石宝镇共和村成为一个三面环水的小岛,村民若想进城需摆渡,或者走绕岛小路。
“以前我们出门,至少要绕好几个小时的弯弯儿。现在好了,有了这座桥,不仅缩短了路程,还让我们出行更加安全。”近日,共和村村民邓响明站在石宝镇大洞子大桥上,脸上堆满笑容。
大洞子大桥属于渡改桥项目。该桥位于石宝镇万松村,起点为万松村纳溪河南岸,终点为共和村至㽏石路的主干道。
去年,我县将“四好农村路”和渡改桥等建设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着力打通农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实施忠州街道龙潭大桥和灯家湾大桥、新生街道黄岭头大桥、石宝镇大洞子大桥、洋渡镇合力大桥等5个渡改桥项目,664.2公里“四好农村路”实现通达。
规范管理提高公路养护质量
去年12月的一天,白石公路养护站养护工人在巡查所管辖路段时发现,由于重载运输车辆反复碾压,公路出现裂缝。县公路养护中心得知情况后,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处理裂缝,消除安全隐患。
目前,我县已建立17个公路养护站,及时处理路面坑凼、沉陷、龟裂等小型病害,做到“见洞补洞,见缝必灌”,保证道路病害治早、治小、治了,延长道路的全寿命周期。
去年,我县以日常养护和预防性养护双轨并行的养护制度,提升公路环境,为240公里农村公路安装安全防护栏,在三元至丰收段种植300余棵栾树打造“交通林”,增设休息区、停车区、便民服务站等。
如今,一条条新铺或改造好的道路蜿蜒在乡间,展现着农村道路日新月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