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友兰:只要肯干就能脱贫
李春森
万友兰在打扫村级公路。
  我叫万友兰,家住白公街道马岭村六组,今年41岁。

  2002年5月,丈夫邓勇刚在山西一小煤窑挖煤时,因塌方造成下半身高位瘫痪,丧失了劳动能力。由于小煤窑无力支付高昂的医疗费,我陪着丈夫辗转到各地就医,花光了所有积蓄。

  丈夫不但丧失了劳动力,还要家人护理才能生活;女儿还在上学。一家老小生活异常艰难。

  2014年,村委会将我家识别为建卡贫困户,医疗费用得到了高比例报销,两个孩子上学先后享受到减免、帮扶政策。

  特别是从2015年起,忠县公安局扶贫集团马岭村扶贫驻村工作队入驻后,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与帮扶责任人经常到我家嘘寒问暖,给我们送来电视机、洗衣机,以及家庭生活用品。他们一发现我家有实际困难就立即着手解决,并经常勉励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鼓励丈夫身残志不残。

  2016年,忠县公安局扶贫集团为我家送来30只鸡苗,我自己又先后购买了一些鸡苗,达到250只规模。当年,我家卖鸡和蛋就收入近3万元。家里还出栏2头肥猪,收入4000元左右。

  我儿子通过扶贫技能培训后,现已在重庆主城找到工作,全年可给家里带来近4万元收入。我在护理丈夫之余,还种了粮食和各类蔬菜,每年的蔬菜销售收入有3000多元。

  2016年底,我们家顺利脱贫。今年,村委会还为我提供了一个公益性岗位,打扫并维护鸭子凼到杨家路口处的村级公路,有固定工资。因此,我家脱贫的基础更加稳定了。

  贫穷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不畏困难,踏踏实实地干,就一定能够脱贫。      

  记者 李春森 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乡镇农村
重大民生项目由群众决定
兴峰乡小额贷款助力精准脱贫
官坝镇119盏路灯照亮乡村路
三岔湾 中国柑橘城风姿绰约
白公街道实地测评“两户两院一村”
莫忘为田地备些“年货”
万友兰:只要肯干就能脱贫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