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5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村处处水泥路 引来产业带民富
邓青春 周沛然
当地村民在中华草产业基地务工。
  本报记者 邓青春 实习生 周沛然

  8月5日,记者在拔山镇汪山村看到,一条条水泥公路四通八达,几年前看到的烂泥路已不见踪影。

  “两年前,村里只有一条从拔山通往丰都县董家镇的过境路是水泥路,组与组、户与户之间的路都是烂泥路,通行非常不便。”汪山村党支部书记郭建忠坦言,“没有水泥路,企业引不进来,产业几乎为零。”

  汪山村距离拔山场不足2公里。虽然距离场镇较近,但全村仅有的10多公里泥结石路,还是7年前建成的。

  3年前,时任汪山村村委会主任的郭建忠在镇政府领导带领下,前往五星村、杨柳村考察。他发现,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发展,汪山村都比较落后。

  要想富先修路。如果不早日改变村里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村里的产业发展就无从谈起。考察结束后,郭建忠和其他村干部一道,积极争取农村公路硬化指标。

  6公里公路硬化指标下来后,村里迅即召开村民大会,动员村民筹集资金。村民积极性高涨,不到2个月,25万元的缺口资金就全部筹齐。

  2018年至今,汪山村14.6公里的泥结石公路分三批全部实现硬化。

  就在村里首批农村公路硬化前,汪山村在外成功人士章绍波就不断与郭建忠沟通。得知村里的公路马上要硬化,章绍波立即返乡流转270亩土地种植中华草,为周边养殖大户提供饲料。

  “中华草产业的发展,结束了汪山村无产业的历史。”郭建忠说,村里30多名村民在中华草产业基地务工,其中贫困人口12人。

  二组贫困户王如芳已经70多岁。由于村里过去无产业,她长期守着一亩三分地劳作,基本上没有其他收入。村里引进中华草产业后,从2018年4月开始,她在中华草产业基地务工,每天收入60元,年收入8000元左右。

  “今年产草量可达4000吨,实现产值200万元。”章绍波说,2019年企业实现收入80万元,支付劳务费就达40万元。

  “公路全部硬化后,村里很多在外成功人士都有意回乡发展产业。”郭建忠说,最近村里又引进忠县久牧家庭农场,投资3600万元发展年出栏生猪3600头的生猪产业。该项目建成后,可吸纳当地村民4至5人在家门口务工增收。

  如今,汪山村的水泥路已变成村民们的产业路、致富路和幸福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文艺副刊
   第04版:告别贫困
中国饭店协会倡议开发小份菜
市教育考试院发布防招生诈骗指南
凝心聚力画好同心圆 为建设“一地一城三区”作出更大贡献
忠县上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近65亿元
忠县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
抓两头 歇中间
降扬尘
山村处处水泥路 引来产业带民富
为拒绝“升学宴”叫好
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