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青春
近日,拔山镇龙山村的青菜头地里,村民们将收获的青菜头入筐装车,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
“今年收获青菜头13.4吨,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7万元。”龙山村党支部书记罗江湖说,今年的市场行情较好,去年每公斤青菜头的收购价仅0.4元,今年涨到每公斤1.1元。5天前,收购商已运走一车,剩下的青菜头当天已全部装运至涪陵。
2020年2月,龙山村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流转土地25亩,全部种上东北高粱。去年7月,高粱收获后,该村推行土地轮作,决定冬季种植青菜头。3个月后,龙山村村委会与涪陵收购商签订购销协议,以不低于每公斤0.56元的保护价收购青菜头,积极发展订单农业。
过去,龙山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集体收入主要依靠村里的东风水库和一口山坪塘的租金,年收入仅几千元。由于财力弱,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一度滞后。
自从村里开始发展高粱、青菜头等产业后,不仅村集体收入大幅增长,而且还带动村里不少老人和脱贫户拥有土地流转、就近务工两份收入。
“去年我流转土地1.5亩,土地流转金300元,我和老伴还在基地务工,收入不少哩!”二组脱贫户余朝泽今年60多岁,种了一辈子地的他做梦也没想到如今能拿到多份收入。
在龙山村,像余朝泽一样的村民有20多人,他们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纷纷受益。
“现在村里开展活动不愁没钱了。”罗江湖说,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村里开展各项文娱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同时,还将集体收入用于修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尝到发展集体经济的甜头后,龙山村打算今年再流转土地100亩,引进农业企业发展中药材、水果等,力争今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同时,龙山村还向村民免费发放青菜头种子,鼓励农户种植,并以订单方式回收,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