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9日 星期二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声乡桂香村:“党建+”,引领“空壳村”筋强骨壮
田华平
村干部查看查看李树开花情况。

  本报记者 田华平

  房前屋后、坡上田间,一片片、一簇簇雪白的李花绽放枝头,引来蜂飞蝶舞。阳春三月,金声乡桂香村弥漫着清新花香。

  “今年,我们的李树可以投产了。眼下,正准备在李树下种植西瓜,再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一笔收入。”近日,行走在李树园里,村党支部副书记丁燕向记者介绍。

  三年前,桂香村还是个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干部愁,没有合适的产业项目;群众急,眼馋邻村产业搞得风生水起。

  2018年9月,在乡干部的引荐下,村党支部书记何本润带着村干部、支部委员、村民小组长和几名村民代表,一起踏上了去万州区分水镇的学习取经之路。

  同样是山村,为何他们就能把晚熟青脆李产业搞起来,还建起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蹭蹭往上涨,我们就不能呢?现场观摩、学习取经后,大伙儿心里憋着一股子劲儿。

  分水之行收获很多,对方合作社承诺为桂香村晚熟青脆李提供树苗,每株8元,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每年派人到村里修剪树枝。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销售。

  干!大伙儿一致决定。回村后,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小组会,党员群众的意见很快统一。采取“土地附属物赔偿”形式,按每亩200元价格,村集体从农户手中获得80余亩土地,当年就种下30亩晚熟青脆李。2019年,村里又从浙江省引入翠冠梨树苗,建起50亩梨树园。随后,在村党支部引领下,村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李树需2至3年才能正式投产,梨树则需4至5年,不能让树下的地“闲”起来。经村支委会研究,决定先在李树下栽种榨菜和西瓜,一冬一夏,正好错季。2019年,村集体收入1万多元,桂香村终于摆脱“空壳村”。

  产业要长久,离不开人手。村党支部将果树园划分成片,7个党小组各守“责任田”,积分制管理党员。同时还吸纳村里的20多名贫困群众和公益性岗位人员参与,大伙儿干得心畅气顺。2020年,桂香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再增加近2万元。

  “李树园丰产后,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可突破10万元。今后,我们要在管理上多花精力、多下功夫,并适时扩大规模。”村党支部委员、综治服务专干罗江东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我们村党支部要带领全村群众一起前进,决不能让桂香村掉队。”丁燕充满信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乡镇农村
   第04版:图文
龙山村:青菜头“榨”出好收益
青菜头喜获丰收
忠县基层党组织获赠“锦囊”
春天到 春耕忙
新一届村(社区)支部委员集中上党课
王小华家的土蜂蜜待售
金声乡桂香村:“党建+”,引领“空壳村”筋强骨壮
忠万路花香扑鼻
忠州街道:巩固脱贫成果 聚力乡村振兴
40余名学生获赠爱心助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