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8日 星期四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让聂家沟变成聚宝盆
——许宗山返乡创业的故事
谢国邦
李子树苗种下后,许宗山经常跑到地里查看长势。

  本报记者 谢国邦

  3月以来,永丰镇双丰村聂家沟的村民忙得不亦乐乎:翻耕土地、种植李子树苗、培育南瓜苗……一幅“闹春图”铺展开来。

  “再过一个月,就能让光秃秃的荒山披上绿装。”近日,忠县宗山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许宗山望着大片被开发利用的荒山,信心满满。

  年近50岁的许宗山,是聂家沟土生土长的农民,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让他干劲十足,立志为双丰村的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许宗山在外打工多年,曾远赴大西洋从事远洋捕捞。略有积蓄后,他回乡创业。因为有深水捕捞经历,他将发展目标放在了水产养殖上。

  从2002年起,许宗山先后投入10多万元,建起60余亩的鱼塘,开始了他的水产养殖之路。

  养殖路上,许宗山一直跌跌撞撞,但他毫不气馁,最终闯出水产养殖的一片天地。2015年,许宗山参加县农业农村委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之后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随后,他的养殖收益一路看好,20万元、40万元、60万元……水产养殖销售额一路上升,到2019年,已经实现销售额80多万元。

  守着这60多亩鱼塘,许宗山完全可以过上舒适的日子,但他却不满足于此。他暗暗发誓,要让一片片荒地荒坡变成致富的金山银山,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好好的土地长满杂草,好可惜哟!”一直以来,土地在许宗山心中有特殊的份量。利用好土地,发挥好效益,一直是他努力的方向。这些年,由于水产养殖的成功,积累了不少资金,让他有了“倒腾”土地的底气。

  2020年,许宗山流转200多亩荒地,租用机械开始开荒。 

  荒地开垦出来,又面临着种什么、怎么种的难题。如同前期的水产养殖一样,许宗山也经受了市场的考验。

  “种出来的农产品连肥料钱都没有收回来。”去年,许宗山将开垦出来的荒地用于种植柑橘、辣椒、茄子等。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柑橘树的成活率不到三分之一,种出的辣椒和茄子卖的钱连肥料钱都不够。

  第一年开荒种植的失败,给了许宗山当头一棒,投入的10多万元血本无归,随之而来的是家人的抱怨和阻止。

  “怕失败,就不要搞农业。”今年年初,许宗山又开始了新的产业发展计划。这一次,他采纳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深入了解市场,决定种植李子树苗和南瓜苗。

  3月初,许宗山雇请了当地10多个村民定植李子树苗。现在,漫山的树苗定植完毕,不少已长出新叶。

  李子苗小,间隙的空地较大,为增加经济收入,许宗山打算在间隙地套种南瓜。目前,南瓜苗正在培育,预计下月初就能栽植。

  “产业发展为村里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将为村民们带来新生活。”许宗山介绍,种植业已纳入村集体产业并进行股权化改革,村民将获得土地流转金、分红等收益,并多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如今,曾经杂草丛生的200多亩荒废土地,正蜕变成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聚宝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乡镇农村
   第04版:社会民生
忠城蜜蜜:数字化养蜂 质量尽在“掌”中
吴艳红家的柑橘待售
猪倌曹守武:吃上技术饭 增收“玩得转”
37名村民集中学电子器件装配技术
新增30件(套)健身器材
强基础 促生产
让变型拖拉机“清零”
要让聂家沟变成聚宝盆
春玉米种植有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