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中心
“仰好!仰早!仰辛苦……”在忠县,常常会听到带“仰”的用语。呵呵!什么意思?忠县人懂的,与忠县人用“仰”对接过的外地人也晓得,其他人恐怕就不明其意了。
忠县人的“仰”,处处可闻,人人可享,是对人的尊称。“仰”即“您”的意思,“仰好”就是“您好”,“仰辛苦”就是“您辛苦”,由此类推。
仰,在中华文典里头的释义大致有六种:脸向上,敬慕,依赖,旧时公文用语,服下,姓。可惜,没有忠县这个“仰” 即尊称“您”的含义。
但是,忠县人的祖先硬是把“仰”创意了尊称,她的后裔硬是把“仰”传承了几千年至今!自古以来,忠县人从小耳濡目染“仰”,大致乳牙未脱就会说、就得说“仰”了。这种传承有无形影响,也有“强制推行”。
记得我五六岁时还不会说“仰”,呼人都是喊“你”。本来,从我稍微懂事起,母亲就谆谆教我:要有礼貌,对长辈、老人、客人要喊“仰”。可是我行我素,只管喊“你”。有一次,我刚开口“妈,你……”母亲就板起脸:教不转!我是你平辈吗还是晚辈?老是喊你、你、你的?脸厚!下次还这样,打烂你嘴巴。我一阵尴尬,稍一立志就“仰”称上口了。
我家三伯,从小就在外面打拼,是个阅历丰富的人,时已五六十岁了,还出口就称人“仰”,特别是对女性,即使很年轻也是“仰”前“仰”后的。我有点不解,问他怎么这么“小心低下”?三伯说:对人称“仰”是前传后教,女性无论长幼辈份都应称“仰”,是对女性的尊重。三伯的“仰”论,让我肃然起敬!
“仰”对忠县人是呼受自如,感觉舒服,不用“仰”则有不尊不敬之虞。可是对忠县籍外人就要审慎用“仰”了,因为,书面的“仰好”会让人想到“仰八叉”,口头喊“仰辛苦”会让人感觉在说“痒辛苦”,弄不好会闹出笑话来。
上世纪80年代,忠县汽车站建成开张之日,醒目处贴了一张毛笔大字海报,赞“车站建成,忠县含笑,四方车来,八面客到”云云,末了一句:朋友,你来忠县,这里的人会亲热地拉住你的手喊一声“仰好!”忠县人说海报写得情文并茂,可几个外来客人十分愕然:来忠县要“仰好”?仰八叉?啥礼节哟?忠县人急忙解答:“仰好”就是“您好”,是忠县人的尊称,不是叫您仰八叉。原来如此!几位客人含笑释然。
一次,忠县有位妇女主任外出开会,与邻房那位少数民族妹妹很是要好。散会次日要早起乘车,商定结伴而行,妇女主任对邻房妹妹说:”仰起来了喊我哈。”次日晨起,妇女主任被请到会务处,见邻房妹妹也在,沉着脸,打招呼爱理不理,正纳闷。会务处同志冲妇女主任问道:“你怎么骂少数民族同胞?”妇女主任惊异:“我们是姐妹,怎么会骂她?”邻房妹妹怒道:“你叫我‘痒起来了喊你’,什么‘痒’?不是骂人么?”妇女主任恍然大悟:“哎呀!妹妹误会,我们忠县的‘仰’就是‘您’,不是你那个‘痒’哟。”几个哈哈,“民族矛盾”一笑了之。
客来忠县乍听称“仰”,一般都会心生疑惑继而求解,知了“仰”乃尊称大多欣然享受,以后与忠县人见面或者打电话、发信息也会以“仰”还“仰”,说话随便了,其间还会夹杂一点调侃。
那些外来忠县工作的,特别是为官的,刚到忠县,所属人等多会以“仰”相称,他们初来乍听不大习惯,认为“仰”得土气,甚或俗气。过不了几天,入乡随俗了,就会把“仰”听得很爽、很认真起来,可能会从称“仰”“您”“你”中,感觉出称者的尊崇情感、文化涵养、时尚水平,甚或还有其他。久了,听不到“仰”反倒别生滋味了。哈哈!这可能就是“仰”的魅力!
有人问,忠县的“仰”是何时开始的?怎么把音形并不相近的“您”喊成了“仰”?我孤陋寡闻,到目前为止好像还没有看到权威说法。于是推想,忠县人或许从有语言情感分辨之时就用“仰”了。
我以为,“您”也是方言被规定成了“国语”尊称的。由此,某个地方用某个字词做某种称谓乃是某种文化特征,比如“我、俺、咱”“爸爸、爹爹”“外婆、姥姥”,叫法不同而涵义一样。又如有的地方喊“鸟儿(儿字音,后同)”“眼儿”为尊称,意如 “您”“仰”。再则,“您”“仰”似乎有音形关联,遥想远古、农耕、信息不畅时代,读字发音,地有特色,忠县人创意“仰”为尊称,倍显智慧也!
“仰”作为一方尊称沿用几千年,是不是可以给字典中的“仰”增加第七种释义了:“尊称。忠县一带使用”。如是,“仰”又能与《字典》中的“㽏(gàn),㽏井沟,在重庆忠县”一样,成为忠县地域山川、特色文化的传播者了!
时代进化,四方交融,国语推广,“您”一统中华尊称天下是不争的规范和趋向。时下,忠县还有很多“仰”称,随着时间推移,新时代新观念新语境,国语流行,“您好”日盛,说不定有朝一日,“仰”要作为忠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了。
(作者系忠县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