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伯华
日前,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副厂长涂万福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大学本科学历后,获县总工会5000元补助。这是忠县兑现产业工人“学历技能双提升”政策,对取得学历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的职工给予2000元~6000元的奖励。“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视。”涂万福表示。
近年来,忠县以“强化政治引领,构建技能体系,健全维护机制,加强支撑保障”为工作主线,扎实推动全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实效,全县产业工人队伍综合素质有效提升,保障产业工人地位的制度不断健全,产业工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忠县产业工人队伍正不断成长壮大。
加强政治引领
团结产业工人跟党走
“虽然我在民营企业工作,但现在也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了!”今年7月1日,在党旗下宣誓入党的重庆聚融集团员工范成刚激动万分。他说,从今以后就更有归宿感,工作更有干劲了。
“企业想要健康发展,党建掌舵是核心。”在拥有千余名产业工人的重庆聚融集团,总经理梁华国对基层党建有着深刻认识。该公司成立初期,职工思想存在多元化倾向,给公司管理上带来一定困难。为增强公司凝聚力、提升职工思想觉悟,公司成立党支部后,针对职工思想状况,确立红色教育、党建领航目标,开展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职工思想素质,让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
近年来,忠县持续加大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县委组织部每年倾斜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的名额,把劳模工匠、技术能手、优秀工人等吸收到党内来,全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87.23%、77.83%,新建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会114个,发挥工人党员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忠县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不断增强,特别是工人劳模、技术工人在“两代表一委员”中比例实现增长。在2021年县级换届中,县党代表一线职工占比46.55%,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中一线职工占比分别为39.82%、32.47%;县总工会在推荐劳模等推优评先中,一线工人比例达63%。
构建技能体系
着力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
新时代需要怎样的产业工人?高素质产业工人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为解答这些课题,忠县推出产教融合、完善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等举措,不断拓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深入开展“名师带高徒·师徒结对子”职业技能提升和企业在岗技能提升等培训,目前全县技能人才有11.43万人,高技能人才有3.46万人。其中,全县共有市县级劳模工匠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52个,12名产业工人获评“忠州英才”,评选“忠州工匠”17人,推评“巴渝工匠”2人,逐步形成各级劳模工匠人才和技能大师示范引领、产业工人踊跃参与、技能人才不断涌现、企业增产增效的新局面。
“忠州工匠”王洪刚是忠县公路养护中心的一名普通职工,他4次荣获重庆市交通行业公路养护工职业技能竞赛装载机比赛一等奖,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筑路机械操作工职业技能大赛荣获三等奖、全国第八名,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 “只要用心钻研,在普通的岗位上我们也能干出多彩的业绩。”王洪刚经常对新入职和前来实习的青年工人们说。
涂万福也是一名“忠州工匠”,前学历只是中专文凭的他,积极开展技术革新,不仅研制发明了水泥袋自动装车机,为企业生产提质增效,还对设备进行节能改造,每年为企业节约电费近500万元。他的创新精神带动了身边的年轻技工们积极投身到本职工作中去。
近年来,忠县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推动“五小”、职工“金点子”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成果转化145项,充分挖掘和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
此外,忠县还坚持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县职教中心与海新集团、鑫锐诚科技公司等3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构建“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签订了《“三·二分段制”人才培养协议》,与市职教社团体社会员12所高职、6所中职院校签订了“合作共建友好学校”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全县建立实训基地22个,实现校企人才订单培养。
健全维护机制
保障产业工人队伍合法权益
“感谢工会的同志为我们撑腰,帮助解决了我们和原单位的纠纷。”今年7月某日,县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室内,李光金等27名退休老人签订完与原用人单位调解协议后激动地说。这是忠县“工会+司法+人社+法院+检察院”群众性劳动争议化解“五方联动机制”建立后,忠县总工会与忠县人民法院联合开展的一起调解,27起纠纷实现一次性调解、一次性确认、一次性履行完毕。
近年来,忠县在保障产业工人经济权益工作上,还开展“集中要约季”行动,健全集体协商“集中要约季”活动工作台账,签订集体合同135份,专项集体合同703份。发放《重庆市集体合同条例》1500余册,服务企业80余家,惠及产业工人2000余人;妥善办理产业工人法律援助案件,挽回经济损失5685万元;深化职工困难救助保障,免费为1800余名在职职工、农民工及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子女等群体提供岗位技能等就业创业培训。
“维护职工权益不仅在经济上,还体现在健康、安全等方面,要让产业工人切实体会到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忠县还不断提升产业工人社会地位,出台《关于促进产业工人集聚的11条措施》,将技能人才纳入有突出贡献专家、忠州人才等评选,享受医疗服务、子女入学、住房保障、岗位补贴等项目服务。开展产业工人“学历技能双提升”行动,对取得学历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的给予2000元~6000元不等的奖励。目前,130余名职工实现专技与管理岗位横向交流与纵向晋升,打通了职业发展“双通道”。其中,31名一线工人分别被组织选派到村(社区)任书记、选举为厂长、提拔为中层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