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本子里记满“大民生”
——基层司法所长刘建奎的故事

  本报通讯员 刘蕊

  “4月25日,到插花社区调解纠纷。”“10月24日,到双星村开展法治龙门阵。”

  ……

  这是重庆市忠县司法局拔山司法所所长刘建奎的“民情笔记本”。从选调生到司法所所长,从“调解小白”到“吵架终结者”,刘建奎用10余年的时间,记了10多本民众的“家长里短”。2019年,刘建奎被评为“重庆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

  用调解“三字经”解“心结”

  在刘建奎的笔记本中,调解矛盾纠纷是高频事项。

  双古村村民林某跟着工程老板干活时,受了工伤。双方经调解达成协议,工程老板赔偿60万元,分3次付清。

  本已是案结事了,然而刘建奎接到了电话:“工程老板只支付了10万元,剩下的50万元一直没有兑现。现在林某和工程老板的矛盾愈演愈烈。”

  刘建奎立即来到现场。“刘所,你来评评理,协议上写的赔偿60万,为啥他还一直拖欠不给?”林某家属一见到刘建奎,仿佛找到主心骨。工程老板则一言不发。

  “好了好了,有啥子事情,我们慢慢说……”见场面火药味十足,刘建奎先用“降温法”平复林某的情绪,再了解情况。

  原来,工程老板因资金短缺,以摆烂的心态对赔偿一拖再拖。症结找到了,又该如何解决?刘建奎凭着工作经验,为双方当事人“支招”:再次签调解协议,把工程老板家属的房子办理担保,最终办理司法确认。“如果这次再拖欠赔偿款,林某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将房子拍卖……”经过11个小时的调解,双方达成一致。

  “当矛盾纠纷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得到和解,总能让我获得极大的幸福感。”刘建奎说。

  把普法做成不普通的事儿

  “学好民法典,生活少风险……”在和群众摆龙门阵时,刘建奎随口说出了顺口溜,向群众讲解民法典。

  开展基层工作10余年,刘建奎早已和群众打成一片,“有法律难题就找刘所长。”这句话如今已成为拔山镇群众的共识,刘建奎成了群众学法用法的“法律顾问”。

  在插花社区的一场法治龙门阵中,村民就向刘建奎抛来了问题:“我们社区的五保户杜某已经去世了,他在董家场上的那块地该归谁?”

  现场群众大家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这块地应该归村集体所有;也有人说,这块地应该由杜某亲属做主;杜某侄女说,他们签了土地调换协议,她可以承包经营这块地。

  “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三十四条:土地承包经营者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所以,大家看看,这块地由杜某侄女经营生产,是合法的……”刘建奎现场为大家讲解。

  “刘所每次讲课很接地气,我们都听得懂、记得住,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到日常工作中。”插花村的“法律明白人”杨建康说。

  当天晚上,刘建奎小本子上写着一句话:“群众喜欢听、喜欢看、喜欢学,普法才更有意义!”

  矫正的是行,温暖的是心

  近日,社区矫正对象王某某将一面印有“公理之下 正义不朽”的锦旗送到拔山镇司法所,感谢入矫以来刘建奎对他的教育和鼓励。

  王某某因盗窃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入矫初次报到就迟了10天。忠县矫正帮教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给刘建奎打了个“预防针”:“这个人有点不服管,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原来,王某某害怕家人和朋友歧视自己,所以表现得十分叛逆。面对这样的情况,刘建奎在小本子上写下工作步骤:做足“功课”,了解家庭情况;制定方案,调整教育措施;实时跟踪,端正矫正情绪。

  接下来,刘建奎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对王某某进行教育帮扶。

  经过3个月的疏导,王某某的心理和生活悄然有了改变:每个月按时到司法所报到、学习,有事外出严格遵守请假规定……

  “你把群众放在心里,他家的门就自然向你敞开。”刘建奎又把心得体会写进了笔记本。

  10余年来,刘建奎教育帮扶矫正对象300余人,无一人一例因工作不到位被追责问责。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图文
   第04版:专题
忠县柑橘入选“2024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唱响新时代“咱们工人有力量”
忠县已发展托位2689个
忠义大道新增绿植提升颜值
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小本子里记满“大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