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伯华 通讯员 谭李超
3月13日清晨,城区广场东路10号附2号传来一声闷响。85岁老人周康祥起床时不慎摔倒,手臂、胸部多处挫伤,血迹染红了衣袖。老伴高婆婆颤抖着手拨打了网格员关瑞平的电话,开启了白桥溪社区一场温暖的爱心接力。
“当时老头子疼得说不出话,我脑子一片空白,首先想到的就是找网格员小关帮忙。”高婆婆回忆道。接到求助电话的网格员关瑞平5分钟就冲进两位老人的家门,同步向社区党委报告。不一会儿,社区副书记汪玉琳带着工作人员与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先后抵达,迅速检查老人的伤口。经社区医生检查完老人伤势后,决定立即送医院就医,高婆婆为难地说:“家里没有其他人,我也这么大的年龄了,到医院了可怎么办哦。”
汪玉琳握住老人冰凉的手说:“您放心,我们就是您的家人,会照顾周爷爷的。”
上午8点47分,救护车向县人民医院疾驰而去。车上,为预防颠簸,社区干部们用身体为周爷爷筑起防撞“人墙”;急诊室里,网格员小林跑出“百米冲刺”速度办理手续;CT室门口,汪玉琳轻抚高婆婆后背宽慰:“现在有我们在呢。”
直到中午,社区干部们安顿好老人住院事宜后,看着老人的孙子从外地赶来,大家才悄悄离开。
“这些孩子连一口水都没喝就走了,真觉得对不起人家。”周康祥老人非常感动。
病床旁的窗台上,社区送来慰问的鲜花静静绽放,花瓣上还沾着工作人员来时路上的春雨。
这场意外,照见了白桥溪社区“银龄守护工程”的温情底色。近年来,白桥溪社区为386位独居老人建立“一人一档”,编织起五重关爱网:网格员每天“敲门问候”、志愿者代购生活物资、老年大学开设智能手机课、民警定期上门反诈宣传、家庭医生每月健康随访。仅2024年就处理紧急求助42起,协助就医89人次。
“每个老人都曾是建设者,现在该我们做守护者了。”汪玉琳指着办公室墙上的服务地图,286个小红星标记着独居老人的住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