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除了鲜花与掌声,教师节我们还应该致敬什么?

  □钟舟

  新闻背景:今天是第41个教师节,每年此时,“尊师重教”的旋律总会在社会各界响起,鲜花、掌声与祝福围绕着教师群体,但在这份仪式感之外,我们更该思考:新时代的教师节,究竟该向教师致敬什么?又该为教育守护什么?

  教师的角色,从来不止于“传道授业解惑”。在“双减”政策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进的今天,教师早已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多面手”:他们是课后服务中带领学生探索兴趣的“大朋友”,是化解青少年心理困惑的“倾听者”,是平衡家校关系的“桥梁”,更是在数字化浪潮中主动学习新技术、适应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追赶者”。

  然而,这份温度有时也面临现实的“冷却”。“家校群随时待命”“非教学任务挤占备课时间”“职称评定与教学压力双重焦虑”……近年来,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讨论从未停歇。更值得警惕的是,个别地方出现的“师德负面新闻”,被过度放大后模糊了教师群体的主流形象。

  事实上,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平凡岗位上坚守着教育初心:忠县特殊教育学校聋哑教师秦娜用手语为残障孩子打开世界,安徽和县近百岁的乡村教师叶连平退休仍免费为孩子们补习英语……这些默默的坚守,才是教师群体最真实的底色。

  致敬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节日的“仪式感”,更要落实到日常的“获得感”。一方面,需要为教师“减负松绑”:厘清家校责任边界,减少非教学类行政任务,让教师能把更多精力放在课堂与学生身上;另一方面,要完善教师待遇保障与职业发展通道,让“尊师重教”从口号变成“教师有尊严、教育有力量”的现实。

  从“三尺讲台”到“强国之基”,教师的每一份付出,都在为民族的未来播种希望。致敬教师,不仅是在节日里说一句 “谢谢”,更是在日常中为教育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让每一位 “引路人” 都能满怀热忱地奔跑,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这,才是教师节真正的意义所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专题
   第04版:社会民生
忠县再添10家社会化拥军企业(门店)
重庆加快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
除了鲜花与掌声,教师节我们还应该致敬什么?
“村网共建”打通乡村用电“最后1米”
加快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县 为现代化新忠县建设贡献教育力量
躬耕杏坛育桃李 共筑教育新高地
以高质量项目建设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更高标准 更严要求 更实举措 推动全县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