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冰娥
9月21日清晨,家住忠州街道白桥溪社区的70岁老人张宜文,吃完早饭便如往常一样,沿着忠州广场信步到音乐喷泉广场锻炼。
“现在娱乐设施随处可见,环境也好,我几乎每天清晨都要出门锻炼一下身体。”踩在太空漫步机上,张宜文感慨地说,以前人们为了生计忙于生产劳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生活,娱乐时间少,文化生活贫乏。在他的记忆中,踢毽子、“跳房子”是他们童年时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画上格子,就能玩一下午。
张宜文回忆,因为文化生活单一,大人、小孩最期待的就是观看露天电影。村干部会提前一周通知电影放映的时间、地点。邻村有些村民为了看一场电影,头天晚上便背着被子夜宿在亲戚家或别人屋檐下。那时候的电影没有声音,放映人员投放一张幻灯片,便解说一张片子的内容。即使这样,一个地方一年最多放映两次露天电影。可乡亲们对露天电影的热情丝毫不减,每次看电影的场面,比过年还热闹。
1960年左右,农村出现电影放映队,城里有了电影院,乡亲们看电影变得容易了。1980年左右,黑白电视机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的文化生活相对丰富起来。
“1986年,我花400元从县城买回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能收看3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张宜文说,电视机一买回去就受到不少邻居的羡慕。每天晚上8点左右,邻居们搬着小板凳准时到他家看电视剧,有时人多得连屋子都装不下。如今,电视进入千家万户,画质更清晰,频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道多至上百个,内容涵盖文化、经济、体育、娱乐、教育等方方面面,人们只要按下遥控板就可以选择自己想看的节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镇(街道)各个村(社区)有了图书室、棋牌室、“村村通”广播、健身器材等。城里有了图书馆、体育馆、电竞馆等文化设施。特别是网络的出现,让人们通过手机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获取各类信息,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以前农民羡慕城里人出门就有公园、图书馆、电影院、KTV等文化娱乐场所,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如今很多农民觉得农村也很不错。”张宜文说,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经济搞活了,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现在不仅有各种文化设施,党和政府每年还会组织流动文化进村服务,为农民提供文化演出、知识讲座等系列惠民工程,极大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文化深入群众、服务群众,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如今,无论住在城里还是农村,大家生活品质都很高,娱乐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张宜文感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